-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荔湾区五眼桥小学 钟尚健
教材简介:
《槐乡的孩子》是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教学理念:
1、小学语文中跨越式发展理念: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丰富扩展阅读材料,使学生在课文学习及阅读中认真思考,深切体会,并进行写作表达;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2、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理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在十分钟内写出自己参与的一次劳动,表达劳动的乐趣。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略读课文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它的学习还必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尚可。
教学策略的选择:
1、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给学生学习方法,明确目标让学生自主进行。
2、利用跨越式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资源准备:
1、供学生阅读的跨越式课外阅读材料。
2、制作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2、认识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什么是略读课文呢?(引导理解“略”)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略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
(设计意图: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
二、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向学生介绍略读课文的特点:
(1)没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2)以自学为主:(3)只要大概读懂课文的内容就可以了。
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课件出示):按照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课文读通,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思考,画出有关的句段来理解,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按自学要求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读准字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快乐吗?从课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读了课文你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自读能力。)
四、读后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句段)
1、槐乡孩子的快乐体现在哪里?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小组交流,个别汇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课文中比喻句。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槐乡的孩子具有勤劳、自立、自强、勇敢、懂合作、爱学习的好品质。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五、质疑: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槐乡孩子的品质和课文表达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七、课外阅读:
跨越式发展课外阅读材料。
八、写作拓展:
1、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他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把经过写下来。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练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
-
- 标签:
- 进行
- 20130908211423
- 学生
- 生活
- 阅读
- 课文
- 略读
- 学习元
- 槐乡的孩子
- 引导
- 快乐
- 劳动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