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加略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略结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掌握本单元28个生字,会正确读写25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2、学生了解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3、师生品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4、激发学生理解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三、单元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3、品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朗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能通过读文和探究初步了解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学生准备拓展阅读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加略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 五年级 于迎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昔日、废墟”等词。
2、学生通过读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落。
3、学生通过读文找句子知道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和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读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落。
2、学生通过读文找句子知道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和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地震的资料图片。透过这组照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好象听到了什么?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能让大地崩塌,房屋在瞬间夷为平地,生命在刹那消失。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人类在灾难面前也有另一种力量,爱,这种力量让天地为之动容。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通过学习《地震中地父与子》这篇课文,去感受这份强大的爱的力量带来的奇迹。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感知地震,从而切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课文之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有人查资料了吗?
2、字词检测、写字。
课文究竟演绎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感受一下。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主要内容回顾。
(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
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按什么顺序写的?理一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课文划分段落。
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1、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2、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解决问题一: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中,其实人类就像蚂蚁一样渺小,生命总是在瞬间灰飞烟灭。可是,父亲和儿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解决问题二: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设计意图:读文目标明确,读有所思。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过度: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我们下节课来研究。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的深沉。让我们通过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来了解。
三、学习《慈母情深》一课
1、了解作者
2、词语检测。
3、课文主要内容回顾。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画出感动你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阅读
《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唐山大地震——讲述者4》《纸船——寄母亲》《父亲的爱》《亲情无私》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是对教材的拓展、延伸,学生欣赏,能起到拓宽视野,升华情感的作用。同时为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父母的爱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18 慈母情深
了不起
按事情发展顺序
《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加略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 五年级 葛文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关键句,探究为什么说他们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2、学生了解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3、学生学法迁移自学略读课文《慈母情深》,感受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关键句,探究为什么说他们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教学难点】了解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你们还记得课文是怎样评价这一对父与子的吗?出示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齐读)
记得第六单元导语里告诉我们学习这组课文的方法是,出示: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这节课,我们就根据单元学习方法提示,抓住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去感受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设计意图:以单元学习方法导入去统领单元中多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回顾单元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去体悟父母的爱。】
二、品读悟情,体会写法
(一)出示学习要求:快速默读课文5---23自然段。
(1)边读边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2)同桌讨论作者是抓住人物哪些方面来描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有目的的自学,让学生在这种沉思默想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真正地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
(二)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学生汇报,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通过挖字,和时间感受到父亲很伟大,挖的时间很长,过程很辛苦。)
(2)引导质疑: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为什么没人阻拦他?……
(3)比较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更突显出时间的漫长,挖的艰难,挖的辛苦。)
(4)有哪些人阻拦过他?(预设: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
师引读:当有好心人上前来劝阻你,你直直的望着这些好心人,恳求道----
【生:谁愿意帮助我?】
师:当消防队长走到你的面前阻挡,请你离开。你急切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当警察走过来要你马上回家,你又坚定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从这位父亲的语言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5)别的父母都走了,这位父亲却没有走!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父亲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划破手掌,挖到尸体,余震……)尽管如此父亲还是挖了:接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小结:读书就得要这样,不仅要以读者的身份去读,还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读。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
2、经过这样努力的挖掘,父亲成了什么样呢?这是什么描写?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学生读句,谈体会。
(1)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预设:突出了父亲坚定的信念和决不放弃的精神。)
(2)感情朗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句子品读,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通过品读,既让学生再次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又让学生在情感朗读中充分想象,感受父亲为救儿子而不怕艰苦,坚定不移的伟大形象。】
(三)关注儿子,感受“让”的了不起
(1)通过读、想、划,体会儿子“让”的了不起。
(2)是什么力量使儿子表现得如此勇敢、无私?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许下的承诺,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多少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同桌讨论交流)
(3)分角色读课文12—23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核心问题的推进过程中再巧妙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调动学生阐明观点的欲望。】
三、小结学法,升华情感
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用读、想、划、说的学习方法,知道了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2、作者之所以把父爱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那是因为作者在写作中抓住了人物的——生读:外貌、语言、动作描写。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渗透,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并为学生自主学习下文做铺垫。】
四、精略结合,学法迁移。
过渡:有人说:父爱如山,坚实厚重;母爱如水,深沉温暖。在我们感受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中那如山一般的父爱后,让我们随着梁晓声走近他的母亲,一同感受其慈母情。
学习要求: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再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描写方法
例句
怎样的母亲
外貌
动作
语言
2、交流指导:重点理解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预设: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的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是什么描写?你关注了哪个词语?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4)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5)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以生为本”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学习方法的运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因此,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一个个零散的特写镜头,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生动。】
五、总结收获,深化主题。
1、小结:此时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呢?是什么?(爱,心血)这是怎样的爱?这无私,伟大,深沉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读题
2、梁晓声的母亲如此,老师的母亲如此,你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课文学到这里,如果让你把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告诉父母,你会说些什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收获,深化主题,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板书:
父母的爱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18* 慈母情深
外貌
语言
了不起 动作 无私 伟大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既体现出单元主题和文章主线,又能彰显出本文的描写方法,方便学生记忆。】
《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加略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 五年级 武红欣
【教学目标】
1、写一段亲人关爱自己的经过,将上节课学到的写法、感悟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进入拓展阅读5-8篇文章,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写一段亲人关爱自己的经过,将上节课学到的写法、感悟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准备】ppt.阅读篇目。
【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感悟写法。
看板书,想一想《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慈母情深》这两篇课文都是什么体裁,找一找两课的相同点、不同点,填在下面的知识树上。(看、想、找、填)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看教师板书、想学习过程、抓重点词句、学会填写知识树,培养学生课文学完后学会整理,抓知识点、重点的能力。】
师友之间讨论,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到人人动嘴,人人思维,人人是学习的主人。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
汇报所填知识树。
【设计意图:将小组中的统一答案在全班交流,达成共识,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整理思路,列出提纲。
看知识树,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写一篇表达亲人对你的关爱的文章,你准备怎么写(列提纲)?(先小组说后汇报)【设计意图:在学生统一主题的情况下,先确定主要内容,再想按什么顺序写,那一段写具体。培养学生学法迁移的能力。】
小组汇报,其他补充
展示完整的提纲(知识树)
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具体你认为要加上什么描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写一件事,要把经过写具体,一定要加进去描写的手法(语言、动作)】
三、拓展阅读,对比写法。
阅读以下篇目。请进入拓展阅读,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突出对子女关爱的。
拓展阅读一:
《母亲的爱》p77《母亲》p77《震撼人心的对话》p77
《父子亲情》p79《奇迹的名字叫父亲》p80《伟大的母爱》p81
选读主题阅读: 《父母之爱》p102《严父慈母 》p99
四、打写练习,提升情感。
写亲人关爱自己的经过,抓住具体事例,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表现出亲人对你的爱。
五、汇报小练笔,点评修改。
1、 事情是否交代清楚。
2、 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是否符合实际。
3、语句是否通顺。
附:梳理知识树:
动作
外貌
语言
神态
地震中的父与子
慈母情 深
慈母情深情
深
主题
叙事写人
按事情发展顺序
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7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情深
- 语言
- 意图
- 描写
- 这是
- 母亲
- 慈母
- 教学设计
- 学生
- 设计
- 父亲
- 震中
- 课文
- doc
- 外貌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