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二师二十九团孔雀中学欧淑芬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完整的教学设计包一下八部分:其先后顺序如下,概述、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可少。建议您按照完整的教学设计流程来写
-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之间要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重难点是根据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的特征得出来的。学习者的特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分析了学习者的特征后有助于我们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帮助与制导;设计适合学生的情境问题与学习资源;
-
教学方法
-
谈话法、谈论法。
-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 哪个聪明的孩子能帮老师把这空填好呢?
3、课件出示:美术课上( )向( )借绿铅笔,林园园( ),李丽只好用( ) 画( )。指名学生回答。
二、分析课文,朗读感悟
//先要让学生自由朗读一下课本,回顾下课本的内容。
过渡:美术课上,老师叫同学们画风景,李丽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此时的李丽心情怎样?
//过渡语设计的很好
生:很着急。
生:难过。
生:想办法。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问: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李丽 林园园)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呢?
生:穿黄衣服的是李丽,穿红衣服的是林园园。
生:树没涂绿色的是李丽,涂了绿色的是林园园。
过渡: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请大家认真读2——4自然段,找出李丽和林园园说的话,读一读,画一画。
//每个环节都有过渡很好
2、学生边读,边找,边画。
过渡:孩子们读的认真,找的也快,看你们找对了吗?
3、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
李丽小声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1)、指名读,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李丽和什么样的林园园呢?
生:怕打扰同学的李丽,不想借绿铅笔的林园园。
生:有礼貌的李丽和小气的林园园。
师问:李丽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礼貌,而且小声)为什么?(因为是在课堂上),林园园的话要读的结巴。(她不情愿)。
(2)说话训练:你会用“吞吞吐吐”说话吗?
过渡: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等林园园画,林园园画好后,李丽有时怎么说的呢?
4、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
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1)分角色读。
(2)从这里,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李丽和怎样的林园园呢?(着急但有礼貌的李丽,舍不得借,小气的林园园。)
过渡:你也能用商量的语气,很有礼貌的说话吗?
(3)课件出示:我会说。( )吗?( )吧。
过渡:当林园园很不情愿的从盒子里拿出旅铅笔的时候,她又说了什么?
5、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对话(分小组读),问:这是什么样的李丽和林园园呢?(着急又有礼貌的李丽。林园园嫌李丽画多了不像借。)
过渡:听到李丽还要画小草时,林园园的表情怎样,说了什么?你能带着这种表情读读这句话吗?(小组赛读:还要画小草?)体会出林园园极不情愿的样子。
过渡:看到林园园这副样子,李丽怎么做的呢?
教师检查后板书。(借 怕 只画 不要……不要……不要…… 皱眉头 没有接)
6、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图画的是课文中哪部分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画,看)
7、看到李丽的蓝树叶,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认识到自己错了)(板书:不由得脸红了)
9、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的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乐于助人)
10、同学们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话送给林园园吧。课件出示:
助人为乐,快乐之本;助人为乐,一种美德;助人为乐,从小做起;别人帮我,永志不忘;我帮别人,莫记心上。
三、拓展阅读
同学们,当林园园听到这些话,再看看乐于助人的小动物时,她会想什么?请把拓展资料打开读:《谁最美》《好邻居》《借鞋》《孤独的小花狗》《那你就站在我的影子里吧》
四、写话练习
手工课上,坐在林园园前面的小红忘带彩纸了林园园会怎么做?请以《林园园变了》为题,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
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
-
- 标签:
- 学生
- 课件
- 林园
- 出示
- 过渡
- 欧淑芬十月份教学设计
- 铅笔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