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推进方案学习元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语文组】整合推进方案学习元

    要求:该学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在某校运用的项目推进方案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推进方案.docx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推进方案

     

    一、整合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主要基础。信息革命的浪潮加速着学校教育的“技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要更快更多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永远是教育不变的宗旨,如何培养成就人才所需的能力与素质,必然是教育研究领域永恒的主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占有主要份额,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使其为有效的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进而使教育更好的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要,自然成为教育领域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为有效解决信息时代教育的面临的问题——培养新型人才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应用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而语文,作为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把计算机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如何运用计算机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模式在学校的运用设计了推行方案。

    二、整合目标

    • (一)发展目标

    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为了实验及日后教学需要,通过引进、改编、自制等方法,制作出适应中师语文教学的多种现代教学系列软件。

    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 (二)认知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总结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途径、方法和规律。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的论文。

    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与态度,使部分优秀学生初步掌握简易、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及技术。争取在各级青少年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及写作比赛活动中获奖。汇编实验成果,并从相关的理论高度上分析,争取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创新。

    三、整合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

    •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

    A、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B、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C、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D、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

    • (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 (三)教育理论基础

    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他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他还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A、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B、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

    C、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

    D、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整合内容

    • (一)构建学习环境

    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校内建立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专用的网络教学协作室。室内需要装备多媒体电脑,采用圆桌式布局,学生二人组成一个协作小组,共用一台电脑,八人形成一个大组,便于交流、协作。教师机需装有类似“南方之星”软件,便于教师对整个教室电脑的监控,掌握学生学习进度,调节教学节奏,个别指导学生学习。室内需安装电子白板(相当于大屏幕投影仪、触摸屏、白板的结合),以便教师可以更直观地演示,强调重点,可在屏幕上直接写字、作图,可弥补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无法预计课堂突发情况的不足。

    本室每台电脑均需是千兆以太校园网的一个网络信息点,学生既可通过内部IP在校园网内部高速交流,充分利用本校资源,突破互联网速度瓶颈的限制,同时也可在教师许可下与因特网相联。

    当前最有影响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D.H.Jonassen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最新模型,它由问题、相关的实例或个案、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六部分组成。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建立语文网络教学网站“网络语文实验室”。网站分为资源区、学习区、交流区、教师区。资源区分为站内资源和网络资源。站内资源有在线图书馆、基础知识、高考特区、文学史、学习方法、课件等;网络资源精选网上相关网站进行链接。学习区分为课文、阅读、写作、口才、研究几个版块,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相应的版块以不同的课件形式呈现。交流区有论坛和聊天室供学生进行异步或同步交流。教师区介绍在线教师情况,提供电子邮箱,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 (二)整合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

    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其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 (三)整合模式的具体表现

    1.课文精读

    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

    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

    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4.情境写作

    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5.互动性写作

    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论辨性写作

    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7.一体化写作

    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8.听力训练

    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五.保障机制

    • (一)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项目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项目在校园的不断推进,技术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78人较合适。

    • (三)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发工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标签:
    • 学科
    • 要求
    • 方案
    • 模式
    • 整合
    • 学习元
    • 运用
    • 语文
    • 推进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