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耘共读:《蒋勋说红楼梦》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几百年经久不衰的道理:读出《红楼》中的人性
蒋勋把红楼梦读了三十多遍,然后把他的解读做成了讲座、写成了书,这些书就是《蒋勋说红楼梦》。
因为是讲谈的方式,所以虽然书一共有八本,但每本读起来都不觉得累,好像有个人在一旁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对了,这套书配有音频,但是价格有些不菲,所以不奢想。
蒋勋先生的解读,其实是读出了人性的悲悯。我呢,从蒋勋先生的解读里,读出这本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的原因了,也知道了这本书几百年里经久不衰的原因。
我看了前三本,看过之后挺多感想,如果不及时记下来,转眼的就忘记了。好在,当时记下了第一本的……
读罢《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彷如拨开了眼前的迷雾,有了一些背景信息帮助理解,也可以从中见到这本可以读一辈子的书的诸多细节。
其一,曹雪芹不着一丝主观痕迹的人物刻画。《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之多,乃其他文学作品之少见。这么多的人物当中,每一个都是个性鲜明。作者并没有因为其是个出场不多的小人物,就少费心思。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著书时,在他描绘各个人物时,他所做的事情只有描写、描画,并没有加入丝毫的个人主观评判。如果想从《红楼梦》中读出,作者喜欢的是黛玉还是宝钗,那可能会枉费心思。因为,曹雪芹所做的事情,只是描写、只是刻画。所以,蒋勋问能不带任何个人的主观态度去写作的人有几个?所以,蒋勋在赞叹: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做到了!
其二,蒋勋说《红楼梦》是“世界青少年文学的典范”。在书中,蒋勋一再提醒读者们,一定要把自己还原到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年龄层面里来看《红楼梦》中的人和事儿。正因为书中的主人公们恰恰处在这样的年龄里,他们的所作所为有着这个年龄段儿的鲜明特点,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视角审视他们的行为。比如第九章里面,众顽童闹学堂的那一段,很多人都可能有类似班里同学打起群架的体验。尤其是这一章中并没有避讳青少年们对“性”的新奇和探索,这一点蒋勋说作者很现代,也“很真实地把青少年性的东西全部写出来了。”
其三,诸多细节之中铺排开来这本可以读一辈子的书。为什么说《红楼梦》可以读一辈子,之前并没有太深的体会。看了蒋勋的解读,这才明白,原先读过的那几遍,根本没有读入到《红楼梦》里。比如“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小儿女之间的醋意、宝黛之间的斗气,此后黛玉要走时问宝玉了一句“你走不走?”,我只看到这里,但蒋勋却看出:这个时候,细心的读者应该能感受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动人,刚才还在斗气吵架,可是要走的时候黛玉会问:你要不要走?生命共同体的感觉出来了。黛玉最亲的人就是宝玉,宝玉最亲的人也是黛玉。
宝玉乜斜倦眼到:“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乜斜倦眼”,用得非常好,就是困了想睡觉的样子。文学中常常一个语言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说今天已经玩够了,我们要回家了,你要走我跟你一起走;还有一个更深的意思是指,他们两人的生命要一起走。宝玉跟黛玉在这里说的是非常深情的话,这种深情的话作者用平淡无奇的文字写出来。
……生命里有一些深情的东西不是语言,也不是外人可以听到、看到的东西,而是很小的生活细节。而这些细节小到你不觉察一下就会消失。黛玉跟宝玉生生世世大概分不开了,即使宝玉最后娶的是宝钗,连婚姻都割不断他对黛玉的想念,因为黛玉跟他分享了生命里的细节。
通过《蒋勋说红楼梦》,有种感觉——迷雾拨开,细节及其精彩,渐渐浮现出来。
《蒋勋说红楼梦》里面,可以供我们思考的角度很多:既有文学方面的,也有写作方法方面的,更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但蒋勋先生说得比较散,他是按照原著章节顺序来说的,所以要从各个方面有所借鉴的话,需要通读全书后再行梳理。
期待看了这些书的同学们,能有更多收获~~~
-
-
- 标签:
- 生命
- 这本
- 细节
- 作者
- 红楼梦
- 人物
- 宝玉
- 黛玉
- 一辈子
- 要走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