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平第二实验小学-刘蕾-《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2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教学设计--昌平第二实验小学刘蕾.doc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昌平第二实验小学 刘蕾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爱
慈爱 严厉
我 → 得意→ 自豪→紧张→ 伤心
-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十九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引用了文中父母的语言做课题,精彩极了是谁的评价?糟糕透了是谁的评价?对于巴迪的同一首诗,他的父母为什么会提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这篇课文。
二、深入读文,理解感悟
(一)、自学课文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第一部分。谁来读读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的1-14自然段,找到描写巴迪父亲和母亲语言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曲线画下来。
2)画完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二)交流自学感受
1、学习“精彩极了”部分。
1)、你画了哪些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出示第一段。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从母亲的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母亲的兴奋与激动。
哪位母亲再来夸夸巴迪?
如果此时的你就是这位慈祥的母亲,你还会怎么夸奖巴迪呢?
2)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祥?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母亲的神态和动作去体会。
教师小结:我们从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中,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送入到文章中,再来读读这段话。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读出这位慈祥的母亲的激动与兴奋。
课文中还有哪些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从这些语言描写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2、学习“糟糕透了”部分。
父亲对于巴迪的作品又是什么态度呢?
谁来读一读描写父亲语言的语句?(出示句子)
从这些简洁的语言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板书——严厉
(三)、分角色朗读对话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走进慈祥的母亲,严厉地父亲。(出示对话)
请同桌同学分角色来读一读父母的对话。
学生展示朗读。
(四)、了解巴迪的心情变化
巴迪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第一部分,找出描写巴迪心情变化的词句,在文中圈出来。
1)交流心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小结(得意 自信 紧张 伤心)
2)教师指着板书进行小结。
(五)、理解中心段
1、指名读中心段。
2、指名谈对中心段的理解。
3、父母的爱对巴迪的影响,出示作者成就资料:
在他68年的写作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剧本《在江边》获第27届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码头风云》赢得奥斯卡金像奖的8个奖项。
4、教师引读中心句——“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拓展阅读,书写感受
1、拓展阅读
1)请同学们阅读拓展资料中的文章《背影》《母爱无边》《父母之爱》《父母的爱,撑起我成长的天空》,感受父母的爱。
2)指名说最喜欢哪篇文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爱?
2、书写感受
1)每位父母都爱着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记得有一次,妈妈出差了,几天不在家,我上学时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我想起了妈妈,平时——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每次考试结束,是我最害怕的时候,因为少不了又要被爸爸训斥,这次期中考试我又没考好,回到家——
有一次写作业,有一道题我不会做,就偷偷地看了答案,正好被爸爸看到了——
有一次——
请你回忆一下,把父母对你的爱写下来,注意把人物的语言描写具体。
2)交流感受
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来分享?
四、教师小结,升华主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当我们听到不同的声音时,我们更要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
课后反思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当我在跨越式教研组评优活动中上完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随堂听课的跨越式课题组的专家和学校的领导同事给了我这样的评价。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首先要感谢同组的老师们,是她们把这次展示的机会留给了我,是她们一次次地和我共同备课,认真地给我评课,帮助我进步,帮助我成长。
这次教研活动,我们教研组研究的课题是长文短教,对于长文短教这个教学方法我已不是第一次接触。一直在低年级徘徊的我成为四年级的教师后,发现语文课文越来越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长篇课文的教学任务,该怎样取舍,我一直比较困惑。因此借着跨越式课题组听课的机会,我选择了第八册语文书中最长得一篇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通过那节课的研究,我知道了要想做到长文短教,就要做到抓住重点,直入主题,大胆取舍。这样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又能突出课文的重点,让学生做到一课有一得。
这个学期的十月份,我又上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知道了在教授这类文章的时候可以把文章的中心句作为切入点,将对句子的理解与对课文的中心意思的理解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做到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的脉络清晰,使孩子可以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条理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接就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概括为:取其一点,统领全文。
这次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首先由我自己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独立备课。在第一次试讲时,我直接让学生齐读课题,引入课文的学习,然后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用“——”画出描写母亲的语句,用“~~~”画出描写父亲的语句。画完后读一读自己所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感受时,我把第一自然段对母亲的了解作为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母亲的慈祥。然后再来学习描写母亲的其他语句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肯定与鼓励。在交流父亲的语句时,让学生找到描写父亲的语句,从而体会到父亲的严厉。
在分角色朗读父母的对话后,让学生找到描写巴迪心情的词语,从而感受到从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到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巴迪的心情变化,进而引出课文的中心段。
在中心段的处理上,我先让学生读中心段,然后谈谈对中心段的理解,再出示作者的成就资料,让学生读资料,谈对作者成就的感受。让后让学生谈自己对中心段中得中心句的理解,还让学生分析中心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然后总结全文拓展阅读,进行打写。我设计的写作题目是:父母的爱表现得形式是不一样的,你在生活中一定有过类似的感受,请你回忆一下,把父母对你爱的瞬间写下来。
课后同组的老师进行了评课,通过她们的评课,我意识到了这次教学设计安排的教学内容过多,导致阅读和打写的时间非常不充分,只是走了个流程,不符合跨越式课题的教学理念。我对本次教研主题长文短教“紧扣课题,教活一课”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使得本课研究主题不够突出。通过老师们的研讨,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文章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虽然都有,但是语言的描写更为突出,而且题目也运用了文中父母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因此第二次试讲就以题目入手,进入课文,从而突出了文章的重点。课文的学习,采取了直入重点的方法,删掉了回顾整体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直接让学生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慈祥。找到描写父亲语言的句子,通过朗读来品味父亲的严厉。对于中心段的处理,也做了调整,只要学生通过中心段的朗读理解无论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孩子的爱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不用反复地朗读。此外让学生理解中心段的作用这一环节,并不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可以删去,这样就给阅读和打写留出了时间了。
第二次试讲后,经过李校长的指导和同组教师的研讨,我们把这篇课文的语言描写作为了重点,从课题入手后直接找到描写父亲和母亲语言的句子,通过语言的描写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和母亲的慈祥。从而理解了课文的中心——父母的两种评价都是对儿子的爱。在课文的拓展打写题目上也做了相应调整,老师通过列举生活中孩子和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有内容可写,知道怎么写。在写作时,要求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从而紧扣本文以语言训练为主这一重点。
在正式讲授这篇课文时,虽然得到了专家领导的好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既然是把语言描写做为了训练点,就更应该注意语言描写的细节。比如当巴迪慈祥的母亲向他的父亲介绍巴迪的作品时,母亲的话还没有说完,父亲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其中有一处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中可以看出父亲的严厉,做事很有原则,遇事自己判断,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学生分角色朗读时,教师在此处也可以进行指导,读出省略号的作用。教学的设计还应该联系课后的联系,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的理解。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在体会中心句的同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对长文短教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一次次磨课的实践,我充分认识到了长文短教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窗口,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准确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为主线展开语言文字的训练。抓住文章的题目,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
听课评议
2012年12月4日上午第三节课,在本组教研活动中,我上了人教版小语语文第九册的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课后北师大课题组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现总结如下
1、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完整流畅,环环紧扣。
2、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
3、课堂上老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层层深入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4、教学设计从题目入手,题目就是文眼,把握住了题目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
5、在教学设计中把人物的语言描写作为重点,取舍得当。
6、教学设计能够体现跨越式的教学模式,对于高年级的课文可以根据课文取舍阅读资料或打写的环节。
7、教学的环节应该再紧凑一些,教学的效率就能再提高一些。
8、教学技术是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不能仅限于资料的阅读和文章的打写,还应从中开发更多的功能。具体如何可发,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
- 标签:
- 学生
- 语言
- 感受
- 精彩
- 文章
- 描写
- 母亲
- 课文
- 父母
- 中心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