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池口中心《圆明园的毁灭》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圆明园的毁灭》
-
教学内容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本课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教学设计中,我以北师大何克抗教授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为指导思想,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在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基础上,了解毁灭的经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资料的融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使学生理解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的原因,从而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
学习者分析
知识能力:1、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对阅读充满了兴趣,已经初步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边读边思考;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中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上下文去理解文本,体会情感。
2、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并能按老师指定的资源进行阅读、创编等自主学习活动。
态度情感:学生做事有信心,有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做事;爱国情感已初步形成,但仍需具体事宜加以促进内化这种情感。
-
教学策略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情境教学策略::“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 借助课件演示,及视频等手段再现情境,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走入课堂,走进文本。
读写结合策略:“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当孩子的创作在不经意间探出头来时,我们要去发现和欣赏,并创造机会让它发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课信息技术成为情景创设工具、成为自主学习的工具、成为情感激励工具,特别是学生网页的创作尤为体现这一策略。
-
资源准备
网络环境、ppt课件、学生制作的网页
-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激发自豪之感
(一) 回忆内容,诉说感受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参观的圆明园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1.学生谈感受
2.教师引读,回忆课文前部分内容。
(二)回读课文,深化感受
1.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这样的: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雨果
2.创设情境 回读课文
【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 “知新”。】
二、走进结尾,感受被毁之辱
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为什么呢?
(一)梳理疑问,引导深入探究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留下的问题吗?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品读结尾,牵引内心思绪
1.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哪些答案;并试着画出毁灭圆明园动作的词语,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3.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词语,听着朗读,你此时又有怎样的感受? 快读出来吧!
4.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师生分别读这两段话,请你们把我没有读出来的地方读出来。
5.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学生谈感受
(1)看了录像,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2)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 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3)指导朗读
6.阅读资料,学生谈损失
(1)在这把大火中,损失有多大?请你结合资料来谈。
(2)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7.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
三、美毁对比,引发深思
(一)美毁对比,初步感受毁灭带来的耻辱。
1.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圆明园里,……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课件演示缓缓擦去内容)有的只是满目荒凉,有的只是残垣断壁……
2.所以,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面对废墟,再次感受毁灭带来的耻辱。
有的同学曾经问我:“老师,当时的清朝皇帝为什么不反抗啊?他们在哪里?”问得好!老师告诉大家:
1. 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但当圆明园被烧毁时,咸丰皇帝很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2.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而跪。
3.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这是一种耻辱!)
(三)引发深思,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1.当我们今天在风雨中伫立在圆明园这片废墟前,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烧剩的几个柱子,毁灭的是什么? 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呢?
2.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四)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
更加突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读、对话,再一次深入感悟课文,总结升华中心,实现思想碰撞,精神对话。 】
四、自由表达,抒发内心真情
(一)再读资料,感受祖国的强大
孩子们,看今朝,我们华夏民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快读读吧,你们一定会有另一番感受的。
(二)读了这么多,当我们再次面对圆明园的废墟,看着这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谁说?(是对将铁蹄踏进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还是对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或者,是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三)展示交流,师生共表心声。
1.学生展示作品
2.老师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老师的参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与效果,从而通过自主创编,进一步内化情感,升华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五、布置作业
读了这篇文章,请你也像老师这样用一首小诗或散文来表达你的心声。
板书设计:
掠
搬
圆明园的毁灭 毁 不可估量的损失!
烧
-
-
- 标签:
- 毁灭
- 学生
- 感受
- 阅读
- 英法联军
- 圆明园
- 情感
- 课文
- 2.
- 损失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