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丰宁实验小学 安静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黄鹤楼稿》教学设计---丰宁实验小学 ---安静1.do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丰宁实验小学 安静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消失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漏而余味无穷。
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本课情真意切而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中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带动: 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
一、导入,理解诗题
1、刚才播放的歌曲中唱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古到今,离别是最让人感慨的一件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题,生随教师书空,并重点指导“陵”字的写法。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黄鹤楼你了解吗?广陵又是哪里?
(3)简单介绍孟浩然。
过渡语:瞧,在我们的合作下,你知道了这么多,现在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吧!
再读诗题,相信会读得更加通畅。
学法指导:古诗的题目,有的概括全诗的内容,有的能揭示主题,所以理解好诗题,对我们研读古诗很有帮助。
【设计意图:在学习古诗题目环节中,我通过图片和文字以及讲解的形式让学习明白题目的含义,特别是对广陵和黄鹤楼之间的地理位置的出示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理解“西辞”的含义。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正确通畅
初读,通顺 准确 读准节奏
(1)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送别场面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出示读书要求)
(2)指名朗读,评价。
(3)这是一首七言诗,你们觉得它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课件出示古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4)读诗讲究意断而气连,那样才有诗的韵味,谁能再读一读?
(5)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6)总结学法:你看,一首古诗看似短小,但是只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掌握它的节奏、韵律,才能读出味道。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指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把古诗读通顺,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就请同学们到小组中研读古诗,可以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看看大家能不能共同想办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标注出来,一会大家共同解决。)
(预设:“故人、西辞、烟花、碧空尽 天际流”等字词)
(2)小组合作,教师参与其中
【设计意图:再读古诗,我在小组中进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都动起来。大家共同理解古诗句的含义。】
(二)汇报交流,感受意境
1、理解前两句
谁来汇报一下前两句的意思?
(1)理解“故人”一词,相机补充材料,初步体会两人的感情。
(2)想象“烟花三月”
读着“烟花三月”这个词,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江南美景?能不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古诗来形容一下?(课件出示)(学生自由发言))
(配乐播放图片)是呀,在这样的大好春光里,好朋友孟浩然要顺流而下,赴任扬州,此刻你觉得李白会是怎样的心情?
(预设:高兴、向往、伤感、舍不得……)
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诗句,读出独特的感受(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教师引读
A、江南三月,绿瘦红肥,莺啼燕舞,这美景不但在黄鹤楼,它将伴着孟浩然一路到扬州,何等快意,令人向往。让我们一起吟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身处天下名楼,送别诗坛名流,前往天下名城,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情,让我们再来吟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故人辞别,一丝惆怅不免涌上心头,让我们再来吟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设计意图:抓住“故人”来体会李白和孟浩然的深厚友谊,通过“烟花三月”来感受江南美丽的春景,从而体会诗人的心情,更好指导朗读】
2、理解三四句
谁来汇报三四句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1)品读“孤帆”:
A、知道什么叫“孤帆”吗?
B、联系诗句想想,在浩瀚辽阔的长江上只有这一条船吗?
C、正是千帆过尽,百舸争流时,可在李白眼里为什么只有一条船呢?(只注视……心里只有……)
(2)练笔抒怀
A、李白伫立江边,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呢?用最美的语言写一写。
(播放课件:乐曲声中循环播放李白与孟浩然吟诗、畅谈、饮酒、游览等图片)
B、交流练笔,随机评价。并让学生根据练笔中抒发的情感朗诵三四句古诗。生自由朗读,读出独特感受。
C、齐读后两句
D、拓展诗句,加深理解
这种依依惜别之情,在李白第二年所写的诗《江下行》中仍清晰可见。(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含义,通过练笔让学生更深刻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情,两人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
3、总结学法:
学习古诗,不光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联系写作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仔细揣摩,加上丰富的想象,才能欣赏到诗意的画面,品出诗的韵味,感悟诗人的情怀。
4、了解写作特点
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并没有一个“情”字,可是我们却从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惜别之情,你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吗?(借景抒情)诗人不直接写对友人的留恋,而是寄情于山水,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含蓄、温婉、浪漫、充满诗情画意)
5、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练读
(2)找生配乐朗读、师范读(会背的可以背)
(3)配乐齐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当堂拓展
欣赏几首送别诗,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两首重点来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芙蓉楼送辛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中送别》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送别诗,体会古人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
2、同学们,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又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总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送别诗,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开阔大气的意境。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美妙的意境,体会诗人浪漫的情怀以及对友人的一片深情,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层层递进,感受诗歌情境
古诗的教学,常常给学生带来枯燥的感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看似没有什么可讲的,其实文字的背后有着精彩的画面,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就扮演着这样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课前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视频开始把学生带入到意境之中,在品读诗句的环节中,我抓住“故人”“烟花三月”等词,通过讲解、出示图片欣赏、教师引读、学生想象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意境之中,感受诗歌文字背后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资料拓展,增加诗歌厚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这一首诗又拓展了许多的诗句,在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时出示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在理解“烟花三月”时我让学生欣赏着江南春天的美丽图片然后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我又拓展了五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山中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古人诗句的美好。不是只上一节课,只学一首诗,而是一步一步增加诗歌的厚度。
潜移默化,传授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们做教师的都明白的道理,我们不是教会学生一首诗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在每一步的设计后都用简短的话进行总结,例如:“古诗的题目,有的概括全诗的内容,有的能揭示主题,所以理解好诗题,对我们研读古诗很有帮助”。“学习古诗,不光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联系写作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仔细揣摩,加上丰富的想象,才能欣赏到诗意的画面,品出诗的韵味,感悟诗人的情怀”。等一步一步潜移默化的渗透古诗的学习方法。
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也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本节课的教学也许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我会不断的学习完善我的古诗教学。
-
-
- 标签:
- 学生
- 诗人
- 语文教学设计
- 理解
- 李白
- 感受
- 孟浩然
- 古诗
- 黄鹤楼
- 烟花
- 诗句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