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丰宁现场会—小学低年级语文“跨越式”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小学低年级语文"跨越式"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丰宁试验区实验小学 苗雅梅
小学跨越式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方向及发展理念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展“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教学实践,阅读教学紧紧围绕“课标达成、扩展阅读和创新写作(写话)三个环节展开学习。 根据这一理念,我校在对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获得了一些成功的做法。
-
一、学情检测
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把握学情,准确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为此,我们坚持做好试验前测和课前检测工作。
第一,试验前测。试验前按照总课题组下发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学科能力前测》提供“调查问卷”及“试卷”,对新入一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1)识字情况:23.4%的学生达到并超过一年级上半学期的识字总量(400个),17.2%的学生已达到或超过一年级全年的识字量(800个),7.2%的学生已达到或超过二年级的识字量(1600~1800个),没有不识字的学生;(2)说话情况:63.5%的学生观察一幅图后,能用较为完整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内容,说话流利,43.8%的学生不但能说四句以上较为完整、意思清晰的话,而且词汇丰富,还能加入自己的想象;(3)写话方面:20.5%的学生能写出两句以上语法正确的句子,并且没有错别字,28.4%的学生写了一到两句较为完整的话,大体上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错别字不是很多。测试数据表明:儿童已经具有了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并掌握了一定的词语和句型。说明学龄前儿童具有坚实的母语语言基础,并不存在需要从零起点教学的孩子。这为跨越式语文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位一体教学改革以及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提供了依据。
第二,课前检测。指学习每篇课文之前,对全班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等通过检测,教师做到心中有数,科学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起点。例如:课前对学习人教版第一册《一去二三里》一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00%的学生会背诗句,对于其中的12个生字只有“去”、“里”两个字有两名同学不会认,其它“一”到“十”这十个汉字学生都会认。
-
二、识字、写字和阅读理解
按照跨越式课堂基本模式的要求,识字、写字和阅读理解是课堂第一环节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效开展识字、写字和阅读理解教学,切实保证20分钟左右时间完成课标的基本要求,是落实跨越课堂目标的关键。
1、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跨越式课堂在突破识字教学的重点上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尽可能把识字放在具体的篇章、句、段或词语中进行,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识字,降低学生认字的难度;第二,重视读文识字。首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将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或借助拼音记住它,或同伴帮助记住它,或老师指导记住它,力求将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第三,依据低年级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规律,以兴趣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形式,让学生感到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如编儿歌、换字旁、添减笔画、绘画识字等;第四,通过指导学生写字巩固识字。
2、写字
指导学生写好每一个汉字,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第一,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和书写姿势等,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认真观察,想好了再写。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笔画变化、书写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再下笔写;第三,通过教师范写,师生交流、学生书空、描红等方式,规范书写。同时,学生写字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相机开展个性化指导。第四,起始阶段写字,不追求数量和速度,但必须保证写好。
3、阅读理解
低年级阅读理解要在以下几方面抓实做好。第一,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的问题。如:抓住题目设计问题、抓住中心句设计问题、抓住重点词语设计问题等。第二,低年级阅读理解强调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文章的结构,抓住文章主线,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走进文本的自读感悟,抒发情感的放声朗读,有声有色的分角色读,关注全体的自由朗读,教师的示范朗读,充满情趣的表演读……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描绘的美妙情境,走进作者多彩的内心世界,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增强语感,读中实现教学目标,读中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第三,阅读理解过程要与学生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读与思结合,读与体会结合,读与想象结合,读与口头表达结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教师就充分利用朗读,体会文本,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读、想象性读、配乐表演性读、师生合作朗读等,不仅调动了学生情趣,而且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
三、拓展阅读
跨越式课题试验在拓展阅读环节上,每课时安排大约1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第一课时的拓展读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识字;第二课时的拓展读主要目的是进行主题的拓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阅读的有效做法有如下几点:
第一、精选阅读资源。提供的阅读资源要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读书兴趣,让学生能读、想读、会读。一般情况下,第一课时选择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富有情趣、琅琅上口的文章;第二课时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同、体裁相近的文章。除利用课题组提供的配套阅读资源外,教师还可以从网络、报刊、儿童读物中筛选一些阅读资源,适当进行补充或替换。对选择的阅读资源,教师要提前进行阅读,掌握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不认识的字、不容易读的长句子等,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第二、根据学生差异,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开展差异性阅读,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第三、低年级拓展读主要是扩大阅读量。具体对学生读得质量是否反馈检查,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内时间灵活掌握。
第四、课题组按照教材每课时都提供了5—10篇不等的阅读材料,如课上读不完,可安排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完成。
第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师生同读一本书,家长亲子阅读,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读书小标兵等,鼓励学生从小热爱阅读,读小儿歌、小文章,读整本书,读成套的丛书。
-
四、指导写(说)话
坚持创新写(说)是跨越式教学落实“以语言运用为中心”重要方式。每课时都要安排十分钟左右写(说)话训练。第一课时的写主要是巩固识字的训练;第二课时的创新写主要从本单元或课文的文化主题切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写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升华单元或课文主题。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写作训练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乐说、乐写。
第二、写作方式要灵活。一是可以仿写。如:老师在教学《四季》一文时,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写出:“杨柳依依,它对大地说:我是春天;荷花盛开,它对小鸟说:我是夏天;谷穗弯着腰,它对农民说:我是秋天;冰花朵朵,他咧着嘴说:我是冬天。”二是把“画”变“话”说。根据书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描述,或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将学生的思绪带进文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将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美景用最真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情动而辞发。三是利用媒体或表演创设情境写。这种直观刺激最容易引发孩子的话题,在教学中经常能够使用。四是提供平台写。根据文章主题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打开写话空间的句子或相关的词,让学生写一段完整的话。五是可以扩写、续写、补白……。根据文章内容、体裁、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因文而异,找准写话训练点,让学生课课写、天天写、快乐写,使孩子在不经意间走入写作天地。
第三、相机进行练笔。如在第二课时的创新写作中,不拘泥于跨越式试验的原有模式(第三环节写作),而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随文练笔,这种因文而异的做法更加灵活,也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
第四、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写作兴趣。从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我们就设立了“小本本”,鼓励学生每天写话,写话内容不受限制,写话篇幅不拘长短,只要愿意写即可。
总之,跨越式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学生学习的基础点、找准训练点、把握结合点,坚持常态化训练,才能实现符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实际的真正的跨越。
-
-
- 标签:
- 识字
- 教学
- 学生
- 理解
- 阅读
- 丰宁
- 课时
- 跨越式会议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