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杨红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内容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杨红

     

    • 单元主题

    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单元概述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它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以给生活增添许多瑰丽的色彩。本单元以“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主题,由《识字5》、《四个太阳》《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和《语文园地五》组成。《识字5》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谜语,通过猜字迷这个形式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四个太阳》这篇课文很美,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乌鸦喝水》写乌鸦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利用身边的东西解决了问题。《司马光》描述了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当机立断,想出了办法救出了水缸里的孩子。《称象》一课让我们认识了想出称象妙法的曹冲,进一步深化了本单元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主题。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借助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就是一种创造。

     

    •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6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四个太阳》、《乌鸦喝水》和《司马光》三篇课文。

    3.掌握运用反义词帮助识字的方法;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

    过程方法:

    1.有收集谜语的兴趣。

    2.通过拓展阅读,打写训练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我做到了,则是一种创造。

     

    •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

    2.让学生理解“动脑筋无处不在,想想办法事事可行”的道理。

    3.背诵三篇课文。

    设计特色

    在指导本组课文的学习时,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从整体入手。提示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本组课文,初步感知每课内容。并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围绕专题,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课文要少讲解,多感悟。

    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些识字、写字的能力。在教学本单元生字时,应激发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自己已经认识了,是通过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发现构字规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积极创设学习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充分表达,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课题组平台资源

    单元总课时

     13课时

     

    • 课题《识字5》概述

    猜谜语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本课教材三首猜字谜语,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让学生读读,想想,猜猜,在猜谜语时主动识字。

    •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设计特色

    激发兴趣,游戏识字。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孩子们对谜语有一定的前备经验,而且对谜语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让学生读读,想想,猜猜,在猜谜语时主动识字。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其语言表达还比较稚嫩,所以,我觉得学习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把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过程说清楚。说的过程即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源准备

    课件,字谜

    总课时

    2课时

    •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来的。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都爱猜谜语,也爱读谜语,小朋友们还喜欢编谜语。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猜一猜谜语 ,既开动脑筋,还能在猜谜语的同时认识很多汉字。大家有兴趣吗?有信心吗?
    2..先听教师说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 在话里藏。”听后说说,猜谜语有哪些窍门?

    设计意图: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猜出字谜奠定基础。
    二、读谜,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遇到生字要看清拼音读正确,指导学生猜出谜底。
    2.进一步朗读,想一想是怎样猜出来的。必要时教师可示范。接着,指导学生读完一句想想说 了什么,再读一句想想又说了什么,连起来想想自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最后再读读谜语,欣 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读,猜出谜语,感悟语言,积累词语,巩固识字。
    3.表演读:请小朋友上台表演,先分说,再齐说。分说前两句之后,三人齐说“团结起来力量 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并做手拉手往上举的动作,然后全班一齐重复一遍。
    4.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团结、力量、谁。”认记他们,并给“量”编个字谜:元旦到,家里真
    热闹;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
    5.读第二首谜语,读一句说说自已知道了什么,想一想: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什么
    时候起“凉风”呢?教师引读:读到这里一下子可能想不起来,再看看谜面里还怎么说?想想
    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连起来想想,谜底会是什么字?当学生猜出来时,老师出 示“秋”字。
    6.组织学生回想一下,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猜谜有什么窍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7.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并组织学生自学,并讨论。
    8.尝试背诵谜语。

    设计意图:边猜谜语边识字,让枯燥的识字环节变得很有趣。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识字,赠加了识字的乐趣。

    三、进入识字通巩固识字。
    四、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练写,同桌两个互相纠正。师板前指导,学生仿写。

     

    五、打写练习:

    用本课生字组词,并选3个词语写一个小故事。

     


     

    • 第二课时目标

    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上节所学生字,出示生字,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猜、读、编谜语的活动。

    • 二、学习新内容。

    1.教师读一则谜语(第三首),学生猜。
    2.由于这则谜语较难,所以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汉字:“请、清、睛、精、晴”,让学生发现这 几个字的异同。
    3.让生表演:生表演互用礼貌用语的情景,让大家观察,发现他们俩彼此友好、互相尊重的特点。然后师生创设情境,教师当妈妈,学生扮生病的孩子,“妈妈”问寒问暖,“孩子”深情地望着妈妈。提示学生:看了这两则表演,用谜语里的话怎么说?读读谜语里的句子,或发表自已的见解。
    4.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再说说谜底,并说说自已是怎能么猜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背一背谜面。
    5.出示谜语中的生字“互相、尊重、令人、纯净”组织学生自已记忆生字。

    6.全班进行猜谜大赛,展示和交流自已从不同地方收集的谜语,及自已编的谜语。
    三、拓展阅读:

    进入资料城阅读。

    设计意图:大量的开放性学习资源,适应不同需求的学生,此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四、打写训练:
     

    1.自编谜语:教师可提供示范。“一只狗,打个哈欠摔跟头,又张口,眼流泪,主人心痛抱着走”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个什么字?
    2.向学生介绍编谜语的方法:抓住“哭”字特点,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有两个口,下面的“ 犬”是狗的意思,编成顺口溜,好玩、好记,还能让我们开动脑筋。
    3.希望小朋友们像书上的两位小朋友们一样,自编谜语,看谁编得多

    教学反思

     

    课题 18《四个太阳》

    概述

    1. 教材的编写意图: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的心愿。

    2.这个童话故事在本册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从训练的角度看,本文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熟记语言、创造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3. 本课的主要内容:本文的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里画出了四个不同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读“挂、街”等13个生字,学写“园、因”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体会作者想像之美,并仿照课文进行创造想像,用口语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

    教学重

    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设计特色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新课程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就新增了许多善于培养学生想像力的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太阳及一年四季的特点,对太阳与四季的联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由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情景去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然后在读中理解本文是非常容易的。另外本班学生学前教育较好,思维敏捷、活泼,想像大胆、奇特。

    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种颜色的太阳

    总课时

    2课时

    •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字。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街”,利用换偏旁识记法认识“挂,该”等字。写好“因、园、脸”,写对全包围字的笔顺,把“脸”写得疏密均称。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巧设悬念。

    1.师讲述故事:传说尧帝时期,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整个大地成了一片火海,禾苗、树木都被烧焦,人民无法生存。后来天帝派后羿去教训那十个太阳。后羿看到人民的苦难,非常同情,便用神箭一连射落九个太阳,正要射第十个太阳时,被人民劝阻。小朋友们你们说说天上有多少个太阳呢?

    2.出示课题:《四个太阳》齐读课题。

    3.设置悬念: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

    [设计理念:用故事激趣带学生走近课文,有意识地制造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和求知欲,在学生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阅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的画面,学生边听边想:文中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分别送给了哪几个季节?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理念:通过动画课件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兴趣进入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  自主探究,游戏识字。

    1.小组内自学生字,互相交流认识了哪些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并交流识记的方法。

    [设计理念: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探究,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2.进入平台:识字通巩固识字。

    3.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自学情况。

    带拼音的词语,生字变色,指名读、小组赛读。

    去拼音的词语,生字变色,男女赛读、大组挑战读。

    4.游戏巩固:种太阳。(游戏说明:课件出示12粒种子,每一粒种子分别写上如下生字“挂、街、熟、伙、伴、尝、甜、温、冻、脸、该、因、季”。当学生读对种子上的字时,教师单击种子,就会有一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升起来,教师便高兴地说:“你真厉害,种出了一个绿色的太阳,接着说,谁再来种种太阳,看看你种的太阳又是什么颜色的?”)

    6.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贴近文本的游戏,设计生动的导语,使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课堂气氛。]

    7.指导书写。

    出示“因、园”两个生字,让学生比较字形,并说出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注意问题,边范写边强调要求。

    学生描红、练写。师巡视指导。

    师生评议。

    四、打写训练。

    用本课生字组词,并选3个词语写一个小故事。

     

    • 第二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节课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

    2.播放歌曲《种太阳》。

    二、细读感悟,体会想象美。

    过渡:让我们带着歌曲中的美好愿望,一起去感受一下课文中的美好心愿。

    1.学生再读课文,想象作者的美好心愿。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来读。

    3.以学定教,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来学,教师随机展示画面。

    1) 绿绿的太阳:

    说说炎热夏天,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体会它所带来的清凉。(课件出示: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小朋友们热得满身大汗,蝉儿在树上不停地鸣叫。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愿望?结合课文,借助实物体会“清凉”的意思,引导说句子:清凉的(风)清凉的(水)等,指导学生读出“清凉”舒服的感觉。然后请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设计理念:充分地朗读,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进行语言积累。]

    2)金黄的太阳:

    想象秋日果园的景象,课件展示秋天的水果,问:看了这些景象你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表演“落叶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的情景。游戏说明:请一学生戴上头饰扮演落叶请小伙伴品尝水果,水果的背面分别写了如下几个词语“成熟、伙伴、品尝、香甜”学生只要读出这几个词语,就能得到水果。)A指导读好长句子“金黄的太阳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B指名读、表演读,分男女赛读。

        [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表演的空间,使学生在表演活动中巩固词语,积累语言,同时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3)红红的太阳:

    说说“漫天飞雪”的感受和心愿,指导朗读,体会它所带来的温暖。(课件展示漫天飞雪的冬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心愿。)首先请学生教老师读,然后老师范读,学生评议,并说说听了老师读有什么感觉?最后全班齐读。

    4)多彩的太阳:

    交流春景,联系旧知识,感悟想象美。问;春天,你画怎样的太阳呢?指导有感情地引读、赛读、齐读。

    [设计理念:采用选择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来学,使学生乐学,好学,并能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 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1.师生合作读全文。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3.借助板书,尝试背诵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按季节背诵。)

    4.指名背诵,并说说背诵课文的小窍门。

    [设计理念:背诵能促进学生积累语言,增长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想像美。]

    四、拓展阅读。

    到资料城阅读

    《种太阳》《假如》《你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 五、打写训练。

        如果是你是小画家,你会画怎样的太阳?把它送给谁?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体现开放性,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应有机地拓展到课外,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热情,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反思

     

    课题

    • 19《乌鸦喝水》概述

    《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能力目标: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到水——想办法喝水——喝着了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情感目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养成积极动脑子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 教学重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遇事多观察多思考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计特色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创设一些熟悉的生活情景,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把学习带到生活中去,会让孩子们有更真切的体会和感悟。

    学习者特征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资源准备

    瓶子、小石子、乌鸦头饰、字卡、课件、

    总课时

    2课时

    •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上完体育课,你会觉得怎样?(热)看,老师手上有瓶汽水,想不想喝一点来解解渴呢?生:想。喝汽水你会怎样喝,也可以用一根吸管,多方便啊!可是,我们今天的这只—小乌鸦,它没有吸管,翅膀也捧不起瓶子,可是它是怎么喝到水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口渴的感受,更能容易理解文中乌鸦口渴时的焦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和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讨论刚才遇到的难字和问题。
    3.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认识生字
    4.进入平台识字通巩固识字。

    (二)检查识字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汇报生字学习情况。师加以引导。

    1.游戏、巩固生字。分派“水果字卡”给几个同学,持字卡的“小老师”带读生字。

    2.开火车读字组词。

    3.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设计意图:放手自学生字,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指导写字:
    A 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可是瓶子的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着,它找到了一个办法,(随机教写“找、办、法” )。
    B 这节课我们还有几个要学会写的字,看田字格认读。
      C 认识新笔画——斜钩。示范写“找”,观察带这种笔画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模仿写。
      D 学习其它生字,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巩固认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标好自然啊那段。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干什么的事?

    3.汇报。

    四、打写训练。

    用本课生字组词,并选3个词语写一个小故事。

     

     

    • 第二课时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到水——想办法喝水——喝着了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2.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养成积极动脑子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 教学过程

    一、读文悟意: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呢?(引读,读出急切的心情)
    (乌鸦刚开始喝不到水,是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
    如果你就是那只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你会怎么想呢?
    3.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引读课文第3段,读出兴奋的心情)
    乌鸦终于喝到水了。它靠什么喝到了水?石子(板书石子)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乌鸦?(聪明)板书聪明
    4.请一学生戴上乌鸦的头饰,表演乌鸦喝水的经过,请另一名同学一边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要求同们仔细观察,善于发现水是怎么升高的。 要求学生讲出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理解“渐渐升高”就是慢慢升高的意思。用“渐渐”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演示,孩子们能清楚地看到乌鸦喝到水的过程,也能很好地、直观地理解“渐渐”的意思。
    5.指导朗读。
    第一句用坚定的语气读“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②“水渐渐升高”要读得慢。③“乌鸦就喝着水了”要用轻松的语气朗读。
    二、思维拓展
    思考:读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她是一只聪明的乌鸦,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它吗!

    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看出你们在遇到困难都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拓展阅读。

    进入资料城阅读。

    《小兔伯尼》《聪明伶俐的小羊》《蚂蚁过河》

    四、打写训练。

    我们的同学和乌鸦一样的聪明,如果当时乌鸦它找不到石子又该怎么办呢?请你打写新版《乌鸦喝水》。
     

    教学反思

     

     

     

    • 课题 20《司马光》概述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讲的是司巴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人也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关学习司马光这种迸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则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情感目标:

    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知道司马光小时侯是个遇事不慌,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好孩子,并教育学生向他学习。

    •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资源准备

    课件,阅读材料

    总课时

    2课时

    • 第一课时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设计意图:简介人物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进入平台巩固识字。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打写训练:

    用本课生字组词,并选3个词语写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运用生字。

     

     

    • 第二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充分地朗读,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进行语言积累。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设计意图:训练说话,学习运用语言。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 三、拓展阅读。进入资料城阅读。

    《比嗓门》《聪明的阿凡提》《路边苦李》

    四、打写训练。

    写一件你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事。

    教学反思

     

    课题

    21《称象》

    概述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时,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借助自制的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

    •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

    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办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 设计特色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学习者特征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资源准备

    课件,阅读材料

    总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进入识字通巩固识字。

    5.教师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 
      2.说说哪几个字比较难写,应注意些什么。师范写。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四、朗读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五、打写训练。

     

    用本课生字组词,并选3个词语写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运用生字。

     

     

    • 第二课时目标

    1)能够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2)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重点、难点)

    2)通过学习了解曹冲善于从别人的讲话中受到启发,想出好办法。(难点)
    3)通过网络资源的扩展阅读使学生了解更多善于观察,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故事,从中受到启发。(重点) 
    4)通过为学生在资源平台留言板上创设情景进行打写,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难点)

    •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导入-看图揭题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动物朋友,(ppt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这头大象什么样?这就是我们班的安佳媛同学,你们看,她和大象在一起,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大象以及学生和大象的对比图片,使学生感知大象的高大,解决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知识内容。】
    第二阶段: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曹冲的聪明
    要想称这样一头大象在1800多年前的古代可太难了。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五课“称象”,边读边思考,课文中谁想出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追问: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课文中为什么用“果然”一词?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曹冲的聪明,通过追问,解决第五自然段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称象的成功。】
    第三阶段: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进一步感悟曹冲的聪明才智
    (一)  学习第四自然段
    曹冲想的好办法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应该读第几自然段?
     1.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示:默读第四自然段,曹冲是怎样一步步称出大象的重量的,标出步骤,不懂的地方做标记,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共同在论坛上发表讨论出的称象步骤,解决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转变学生角色,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去思考、建构,敢于提问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讨论。而利用论坛进行小组间交流和汇报,提高了交流的效率。淡化了教师的预设与讲授】
    3.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点拨,板书
    赶象上船    观察画线    赶象上岸     装石上船     到线称石
    4.演示称象过程,师生共同叙述称象步骤。(演示应用程序)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解决难点,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称象的过程。教学媒体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5.指导朗读:练读—指名读----评读
    曹冲就这样一步步称出了象的重量,那时的曹冲才七岁,“才”可以换成什么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爱动脑
    曹冲这么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练读—--指名读----评读  
    设计意图:学生不仅读出自己的感受,而且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更深入理解文章。】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这段写了什么?
    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大臣们有的说这个,有的说那个,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七嘴八舌......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词语积累,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但曹操听了-----直摇头。
    比较: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多一个“直”程度不一样,语意更重了。
    3.曹操为什么直摇头?为什么不赞成大臣的办法?
    4.既然大臣的方法不可行,而曹冲称出了象的重量,重点介绍曹冲称象不就行了吗,把这段文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小组讨论。
    a曹冲的方法与大臣的办法有什么联系—--促使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教师点明“以石代象    以船代秤”;
    b通过官员和曹冲的对比,凸显出曹冲的聪明。
    设计意图:通过是否去掉第三自然段的思考,突破文章的难点,渗透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和对比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重视篇章的把握,强调了语言的整体感知、整体语境的理解。】
    第四阶段:拓展思维 
    七岁的曹冲就想出这样的好办法,你们比他还大呢,有没有称象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五阶段:利用资源进行拓展阅读
    你喜欢这样的故事吗?资料城里还有很多,让我们快去看看!反馈:你读到了什么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聪明的徐文长》《哥伦布竖鸡蛋》《高斯的故事》
    设计意图:大量的开放性学习资源,适应不同需求的学生,此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资源使学生阅读到更多的相关主题的文章,能深入感知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从而深化课文主题。】
    第六阶段:平台留言板发表留言
    这么多人都能够利用聪明才智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可以动脑筋帮助小明解决个难题吗?
    有一天,小明独自在家,他想:妈妈很辛苦,我来打扫屋子吧。想到这里,就干了起来,一会儿擦擦这里,一会儿扫扫那里,忙得不亦乐乎。哎呀,只要把垃圾倒掉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小明欢呼着跑出去倒垃圾,突然,一阵风吹来,只听“咣”的一声响,门被撞上了,小明被关在了门外……”
    打写后反馈交流,学生利用平台评价系统相互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打写使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对他人作品的欣赏评价,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反思促进的过程。】
    第七阶段:总结下课
    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用船代替秤,用石头代替大象;最主要的是他平时就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同学们也像曹冲那样动脑筋,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你们一定能够很好地解决。

    教学反思

     

    • 课题《语文园地五》概述

    本组教材,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主题编排。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则是一种创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生字“矮、瘦、暗、丑、亲、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知道可以利用反义词帮助识字,进一步学习多义字。熟记字母顺序表。
    过程与方法:在讨论辨析中发现字的规律。通过朗读造句等,理解“打”的不同意思。通过进行大小字母的比较,找到快捷的识字方法。通过猜谜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

    难点

    发现反义词识字方法,识记大写字母,提高想象力、判断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

    设计特色

    进行本课时《语文园地五》的教学时,我选取了三块内容,以“动手动脑”贯穿课堂,在每一板块的教学中始终渗透“只有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又实践,才能做好事情”的思想。意在让我们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让智慧的火花点燃他们幼小的心灵。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年龄小喜欢游戏,创设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手脑并用,既复习了学生的反义词积累,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动起来。

     

     

     

    资源准备

    学生:根据“识字5”课后布置的要求,用彩色纸剪一种灯笼造型的纸片作底,在上面放大、工整地写出自己收集或编写的一则谜语。(不写谜底)

    总课时

    3课时

    •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反义词,认识“矮、瘦”等六个生字,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能背诵26个英文字母,培养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

     

    •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课文上的词:

        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

    .出示生字:

        矮 瘦 暗 丑 闲 旧

       ⑴ 请小老师上台领读。

       ⑵ 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如:“瘦、丑”是翘舌音)

    .师生合作读:

        师读“高”生读“矮”。

     5.男女同学合作读。

     6.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设计意图:巧用疑问,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

     

     

     

    7.扩展运用:

     ⑴ 你能说说其他反义词吗?

     ⑵ 说句练习,如长颈鹿高,猴子矮。

    小结:在平时生活中,从人们的说话中可以认识许多字。

    二、我会读

     1.过河游戏。板画:小河

      教师提出过河要求:读出这个词语就是等于能踩着这块石头过河。

        出示词语:

        打水 打伞 打电话 打鱼 打球 打个问号

      2.自己练读,同桌互读。

     3.齐读。

      4.指名过河,同桌两人接力过河。

      5.评出最佳合作奖。

      6.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语里都有一个“打”)

     7.请同学给每个词语中的“打”换个字。

    【设计意图】把“打个问号”单独教学,这是教师创造性地重组了教学内容,挖掘了语文园地中的内在联系,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三、读读背背

      1.谈话激趣。

      2.出示26个字母(小写)。你认识它们吗?

      3.请学生读。

      4.告诉学生这些拼音字母每一个都有一个读音一样的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旁边出现对应的大写字母: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读。

       ⑶ 同桌互读。

       ⑷ 男女生比赛读。

      5.认识大写字母:

       ⑴ 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⑵ 看一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⑶ 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

      6.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唱唱字母歌。

      7.背诵比赛。

    • 第二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激发学生喜爱双手和大脑。

    2、鼓励学生课外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谜语导入:“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

             “站在最上面,用它来思考,眼睛看不见,智慧在里面。”

     2.初读儿歌:

       ⑴ 自读儿歌,圈出读不好、不会读的字问问周围同学。

       ⑵ 组内读,交流遇到的困难,再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⑶ 指名读,评议。

     3.读了儿歌,你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了吧?

        为什么说它们是两件宝呢?

      4.指导朗读。有了这两件宝,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大家喜欢我们的手和脑吗?

      5.再读儿歌,要求读得有感情。

      6.朗读比赛。

    二、展示台

      1.分小组交流:在其他书上认识的汉字。

      2.把自己认识,而语文书上还没教的字剪或写下来,做成生字擂台,考考同学。

      3.学生离开位置去看别人的擂台。

    4.说说通过刚才的看、听、学,你又学会了哪些生字?

     

    • 第三课时目标

    通过猜谜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同学搜集谜语、自编谜语。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活动会场。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块到谜语宫去猜谜语吧,看看谁是猜谜高手,快跟我一块来吧。

    三、创设情景

      1.布置“谜语宫”活动会场。黑板上写着“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的字幅。播放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主体曲。(烘托活动氛围)

      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3.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布置活动会场。

    设计意图:良好的氛围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出示要求

      1.比一比,谁能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收集谜语的。

      2.赛一赛,看谁猜对的谜语多。

      3.争一争,看谁能大大方方地把猜出谜语的过程讲明白。

    五、挑选裁判员

    六、师生互动交际

      1.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

      2.组织学生积极猜谜语。

      3.教师组织继续活动。

    七、全员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八、评选猜谜高手

    九、小结

     

     

    教学反思


     

     

     

    • 标签:
    • 谜语
    • 一年级
    • 语文
    • 学习
    • 学生
    • 设计
    • 生字
    • 课文
    • 第五单元
    • doc
    • 3.
    • 备课
    • 2.
    • 1.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