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市张槎中学_陈超能_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微课教学设计方式
陈超能微课教学设计方式1.doc(红色字体为林坚个人建议)
教学设计
学校
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
课名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
教师
陈超能
学科(版本)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章节
第四章第三节
学时
1学时
年级
七年级
使用节点
课后
微课嵌入点
学生学习本课“边角边”定理后(因为是课后的微课,是不是要上完课才学习,作为复习内容)不一定的,也可以是新课内容刚讲完,马上展示,让学生加深理解,尽快掌握。
选该内容进行微课探索的原因
教学进度刚好完成这个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在初中几何中较重要,学生以后会经常用到,利用微课可以让学生加强理解,尽快掌握。
微课可以进行多次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熟练并掌握判定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
微课类型
定理推导(探索型)
微课嵌入目的
1、对“边角边”定理强化认识、理解
2、让学生熟悉如何运用“边角边”定理
3、帮助课中不明白定理的学生进一步地学习
4、利用微课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知识的理解。
选取策略
微课对“边角边”定理的推导十分明细,便于学生理解。
微课效益分析
1、嵌入微课后,使学生条理清晰,还将几何语言和文字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2、可以很好地补充课堂讲解中不详细或者学生没听明白的地方,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和研究,并将短时记忆的内容加工进入到长时记忆中,以便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随时将知识提取出来进行解决。
3、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的差异化教学。在关注总体情况的同时兼顾个体的差异。
预设的问题是
怎么设计本堂课
复习提问: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分别用语言加以描述。
小组讨论,明确两边及一角的情况,就此三个条件找出分为两类,并对每类的情况进行解释说明。
分小组画图,鼓励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一切工具画按要求三角形。
小组内合作探究,剪下所画图形后对比分析图形是否全等,并互相补充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运用定理解决例题(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练习提高。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进一步理解“边角边”定理的内容及其推导方法。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引导语如何设置
嵌入微课前,教师可以说:“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练习,我想大家对‘边角边’定理都会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让我们再顾一下‘边角边’定理的内容及其推导方法。”。嵌入微课后,教师可以说:“让我们一起归纳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些什么 ,要注意些什么。”
要求:
1、10号前提交教学设计和微课视频,在学习元建好后推荐到知识群中http://lcell.bnu.edu.cn/lc/lc_index.jsp?id=25979&courseId=136782
2、11号本组内老师互相扩充微课策略内容。(课前老师就给其他课前老师扩充 策略内容,按word中模板编辑)
3、12号全体教师协同修改公开课老师教学设计和扩充微课策略内容。
4、14号其余老师反思后二次修改提交教学设计。
5、17号开始观摩课。
-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教学设计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教学设计.doc(红色字体为林坚的建议)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教学设计
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学 陈超能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对三角形比较熟悉,会准确找出边和角。在前面几节中又学习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ASA、AAS。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画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了一些画图、推理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推理问题,感受到了动手画图对比的重要。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课本基于学生对前三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根据第一节的经验,可知判定一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除了三边、两角一边、还剩下两边一角的情况。学生能够画图对比,得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结论。并针对“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举出反例,与前面几节的学习形成一个严谨的课堂结构。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画图比较,得出SAS的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能够利用全等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会用数学语言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通过虚心交流解决问题,互相启发,互相受益,在活动过程中体会结论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依据已知结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分类研究、画图比较、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提问。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分别用语言加以描述。
活动目的:通过第一个活动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课堂角色。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善于反思的学习品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很快说出“已知两边及一角有两种情况,分别是:两边夹角和两角及一边的对角。”从而打开了学习的大门,在课堂中用学生找到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环节 分类研究
活动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明确两边及一角的情况,就此三个条件找出分为两类,并对每类的情况进行解释说明。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并亲身体验、归纳两种情况的区别及研究的意义,并针对两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环节 画图比较
活动内容:1.按要求画图:已知两边分别为2.5厘米、3.5厘米,它们的夹角为
40°。分小组画图,鼓励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一切工具画三角形,并要求画出的三角形尽可能准确,减少误差。
2.按要求作图:以2.5厘米,3.5厘米为边,以2.5厘米的边所对的角为40°。分小组画图,要求同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体会画图方法的多样性。为下一环节的总结做好准备。
学生所画图形展示:
第四环节 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1.⑴学生根据各小组所画的图形,剪下后对比分析,看图形是否完全重合。
⑵通过对比、交流,最终对研究的问题作出决策。
⑶总结结论,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内合作探究,剪下所画图形后对比分析图形是否全等,并互相补充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目的活动: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思考画图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完整地经历动手操作、总结结论的活动过程,深刻体会到实践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判断决策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建议1、用几何画板探索、验证
2、要求学生对照图形写出规范的几何语言。
这两点建议很好,完全认同和接纳,谢谢。
第五环节 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1.分别找出各题中的全等三角形,说明理由。
2.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DE=FD。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交流。
3.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那么BD与CD相等吗?为什么?
4.如图,已知AB=AC,AD=AE。那么∠B与∠C相等吗?为什么?
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加以巩固。
建议:1、增加给两个条件,添加一个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填空题,利用理解判定方法。我认为,这节课刚学习定理,还不适宜做太多变化(这是针对我现在的两个班的学生情况而设),林老师的建议可在下一节课来实施。
2、一节课的题量会不会太多?题目量的多少,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效果来选择。
第六环节 嵌入微课
活动内容: 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
活动目的: 进一步理解“边角边”定理的内容及其推导方法。
第七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总结收获、体会。教师总结。
活动目的:使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能整理思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八环节 布置作业
1、习题4.8 1, 4 2、上班级云盘下载“边角边”的微课 我们还没有使用云盘的习惯,改为班级Q群吧。
-
微课《三角形全等判定(三)SAS定理》
-
-
- 标签:
- 中学
- 全等三角形
- 佛山市
- 超能
- 教学设计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