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小汝: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灿烂的传统文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灿烂的传统文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单元导读——灿烂的传统文化
第二部分 《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
第三部分 《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第四部分 单元主题阅读——遇见传统文化
第五部分 单元主题写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单元主题:灿烂的传统文化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组成。
《孔子拜师》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它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盘古开天地》则讲述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使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则向我们介绍了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清明上河图》的绘画内容和历史价值。
这四篇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既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生字的经验和基础,这些会对本单元生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学生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3.学生能利用认知工具、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学习,能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乐于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写作。
教学规划:
单元共分为五部分,总课时数为10课时。
第一部分:单元导读——1课时
第二部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2课时
第三部分:《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3课时
第四部分:主题阅读——2课时
第五部分:主题写作——2课时
单元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认读59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掌握“风尘仆仆、止境、奔流不息、滋润、双龙戏珠”等新词。
2.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4.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表达主题的方法。
6.继续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完成字词的学习。
2.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4.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5.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去写作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的文化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对了解传统及文化的博大精神和热爱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资源准备:课件、平台资源
第一部分 单元导读——灿烂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单元主题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2.了解四篇文章的内容,明确学习任务,激发阅读兴趣。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语的学习,明确单元主题和学习任务。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浏览,借助表格整体感知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去写作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的文化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明确单元任务,渗透学习本单元的方法。
教学资源: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明确主题
1.教师导入: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教师出示具有代表性的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图片。
师介绍: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从今天起就让我们通过第五组课文的学习,走进“灿烂的传统文化”。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体会“走近”。
3.学生默读单元导语,划出本组课文的学习任务。
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二、夯实基础,质疑问难
(一)检查交流“预习达标卡”
师导入:进入三年级后,同学们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交流预习的4步骤,全部过关的小组到讲台上画星。(这一环节可以利用早自习时间)
学生4人一小组,合作交流,齐闯难关,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
预习达标卡
第五组预习达标卡
预习
步骤
内容和要求
读
课
文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通。
识
词
语
1.认真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拿不准的查字典
读读认认
远近闻名 知识渊博 曲阜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相距 学问
风尘仆仆 纳闷 迎候 等候 止境 长进 请教 毫无保留
传授 敬重 佩服 品行 品尝兼优 宇宙 黑暗 上升 下降 气息
四肢 肌肤 辽阔 血液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润 创造
设计 参加 雄伟 全部 横跨 创举 减轻 冲击力 重量 节省 坚固 美观 石栏栏板、 精美 图案 前爪 回首 遥望 双龙戏珠 才干 宝贵 遗产 张择端 名扬中外 都城 都好 摊贩 官吏 热闹 作坊 有意思 情景 惊扰 传神
2.补充读文中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
内
容
17、《孔子拜师》
1.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相距几千里:( )
风餐露宿:( )
日夜兼程:( )
2.“学无止境”的意思是什么?
3.孔子和老子各是什么样的人?
18、《盘古开天地》
1.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宇宙,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分别变成了什么?
2.了解一些神话故事。
19、《赵州桥》
1.赵州桥的特点:
2.第三段的第一句话是( )句,作用是( )。
20、《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文章中心内容是( )
提
问
题
读文过程中,你一定会有一些困惑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写下来,和同学讨论讨论。
(二)全班交流展示
1.词语填充
( )闻名 ( )相间 ( )倒置
舍( )求( ) 头( )脚( )
积( )成( ) ( ) 口 ( )声
( )邻 ( )舍 ( )应外( )
出示重点段落,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2)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3)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拜师》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盘古开天地》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 )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 )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赵州桥》
北宋时候,张择端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了。画上的人物有五百多个,它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清明上河图》
3.教师点拨指导,重点强调
(1)小组汇报成员过关情况,并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师生交流,教师抓住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指导
三、比较阅读 指导方法
1.提出学习任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1)指名读本组四篇课文的题目。
(2)交流:结合课前预习,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
(3)学生交流汇报,指名说。
2.抓住《赵州桥》重点交流、理解。
(1)再读《赵州桥》。
(2)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3)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初步感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略读课文,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1)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生默读自读提示的学习建议。
教师小结:在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和交流。我学到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本领。并随机向课外拓展,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4.阅读方法指导:要想真正了解传统文化并不是读四篇文章就可以做到的,所以在学习这组课文时,我们还有必要读一读相关的文章、书籍,看一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1)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
使用百度搜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图书资料。
(2)请学生从网页上显示的书目中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说说选择的理由。
师根据发言进行总结:面对数量众多的阅读材料,可以通过对文章题目的分析推测内容,也可以查看内容梗概,有针对性地快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随着阅读内容的不断丰富,我们一定会更加了解这位伟人。
5.明确单元学习任务:从书籍文章、影视作品中能了解到很多信息,除了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了解,还可以通过讲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的方式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
四、评中引导 提升能力
1.总结学习收获:今天的单元导读课上,你有什么收获想与大家分享?
2.布置作业:继续借助网络搜集更多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帮助学习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
第二部分 《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分别是古代名人故事和神话传统故事。《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这两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写法上都是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抓关键词、品关键句)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和突出主题。根据这两个精略结合点,选定这两篇课文为精略结合课型。
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抓关键词、品关键句)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4.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完成字词的学习。
2.通过朗读课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和运用。
3.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4.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识记、书写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并抓住关键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感受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激发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资源准备:
平台 课件
总课时数: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拓展阅读《杨万里拜儿童为师》,用本课所学的人物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描写方法来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正确识记、书写本课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资源: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拓展阅读资料。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利用认知工具自主探究 交流协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2)谈老子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一课,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五、拓展阅读
1、用本课所学的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来自主学习《杨万里拜儿童为师》。
2、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杨万里的谦虚,试着用笔画出来。
3、小组汇报交流,习得语文能力。
六、我的收获我来说:
1、学习了以上故事,我想对说:“ ”。
2、我学会了通过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和品质,我要用上这一写法来写一个我所熟悉的人。
杨万里拜儿童为师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有一年春天,他到当时的京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应考。他自认为知识渊博,准能考中,在客店住下后,便天天游山玩水。
一天,杨万里在西湖的苏堤上闲游,满眼秀丽的风光,令他心旷神怡,便脱口道:“西湖风光,举世无双,湖上筑堤,天下第一。”旁边一个牧童听了,笑着说:“您说得并不准确。”杨万里便问原因,牧童解释说:“全国有好多个西湖,风景都很美。听说广东惠州的西湖就很不错,而且也有苏东坡筑的湖堤。”杨万里听了心悦诚服。
在回客店的路上,杨万里自言自语:“从前孔子以小孩项囊为师,我今天也得尊这位牧童为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一点也不假。”
第二天,杨万里到云栖竹径去游玩。虽已是春天,密密的竹林里,寒气还很重。一群小孩在那里挖冬笋。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孩,身背大蔑篓,手持短铁锄,在指挥着小伙伴挖。冬笋藏在地下看不见,但经他指点,挖下去从不落空。
杨万里看了许久后,走上前去,说:“小哥,我拜你为师,你教拾我诀窍,好吗?”
那小孩抬头一看,笑着说:“您是个读书人,一定懂很多知识,为什么要拜我为师?”
杨万里诚恳地说:“我虽读过许多书,也是农家孩子,但我的家乡没有竹林,对挖笋一点也不懂。请问春天怎么会有冬笋?冬笋又是怎么找到的呢?”
“噢,原来是这样。”小孩爽快地说,“道理很简单,您不必拜我为师。已经是春天了还有冬笋,是因为这地方山深林密,春天来得晚。学挖笋,您要记住:挖冬笋,看竹梢,叶子黄,冬笋长。”
“为什么叶子黄反而有笋呢?”
“因为笋吸收了竹子的营养,所以枝叶变黄了。”
“有道理!有道理!”杨万里不断点头,然后又问:“冬笋不挖掉,竹林不更茂密?”
“哈哈,您可说错了。冬笋不挖会自己烂掉的,只有春笋才能长成竹子。”
杨万里望着竹林,怔了一会儿,又想起前一天在西湖苏堤的经历,禁不住转过头对那儿童说:“小哥,你比我懂得多,我一定要拜你为师!”
那儿童笑吟吟地指着青翠的竹子,说:“竹子虚心节节往上长,它们才是我们的老师呢!”
杨万里望着密密的竹林,若有所思。
回到客店后,杨万里自思读书不可松懈,要活到老学到老。以后,杨万里常对朋友讲起这件事,说知识是无穷尽的,无论是谁都不能骄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
3.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抓关键词、品关键句)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抓关键词、品关键句)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资源: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
教学策略:提出问题 理解重点词语 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五.拓展阅读
1.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孔子拜师》,还掌握了描写人物的方法,收获真不少。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第三部分《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使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则向我们介绍了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清明上河图》的绘画内容和历史价值。《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这两篇课文,一是学习作者运用说明方法表现事物的特征,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体会,读中悟、悟中读。
2.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写14个生字。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的使用。
难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资源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拓展阅读资料。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利用认知工具自主探究 交流协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写14个生字。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资源: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拓展阅读资料
预习提纲
导语:同学们知道哪些桥?(解放桥、南京长江大桥、卢沟桥……)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看看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把它背下来,背给你的父母听。
父母评价: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在课本上)
创举
6.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参 爪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 )、( )和( )的特征,深情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 )。
8.读课文,回答问题。
(1)自读第二自然段,根据你的理解画一画赵州桥。
(2)自读第三自然段,文中描写了哪几种不同形态的龙?用“ —— ”画出来。
9.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可用卡片、图表等形式体现)
10.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朗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五、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六.小结
启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从小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七.扩展交流
1、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学法,用“课后,校园内热闹极了~~~”写一段话。
2、交流学生所写,教师点评。
八.阅读《海内第一桥》。
1、同为写桥,它们所写的桥有什么不同点?
2、说说你读完这两篇文章的感受。
海内第一桥
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架在福建省的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1053年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蔡襄筹造。传说洛阳江中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百姓。一日,一渡船过江,风流突起,眼看要翻船。忽闻天上传来了喊声:“不得对蔡学士无礼!”江面复又风平浪静。船上人惊问谁是“蔡大人”,全船竟无一人姓蔡,只一仙游籍孕妇果得男儿,取名蔡襄。蔡襄二十岁中了进士。当时朝廷不准官员回原籍做官。蔡襄想出妙计,用毛笔蘸蜂蜜在御花园芭蕉叶上写了八个大字。皇帝经过,见蚂蚁在芭蕉叶上围成字,便念道:“蔡襄蔡襄,本府作官。”蔡襄赶紧跪下谢恩。皇帝说:“朕只是念叶上之字,不可当真。”蔡襄说:“君无戏言。”并讲述母亲许愿造桥一事。皇帝感其心,就命他任泉州太守。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桥长1200米,宽5米,有桥墩44座。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洛阳桥在建筑上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基”,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盘踞江底。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走,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精妙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种牡蛎。果然,没出几年,牡蛎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结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千年而不垮,牡蛎功劳不小。可以说是建筑史的一大创造。
铺设在洛阳桥上的是300多块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浮运法,等到涨潮时,用木排把石块运到桥墩跟前,借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
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桥”,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扁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资源准备: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三、仿照课文写句子。
1、公园的花真美啊!有的 ,有的 ,还有的
2、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四、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六、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两篇课文内容,感悟主题。
2.了解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
资源准备:
拓展阅读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课文、谈感悟。(5分钟)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赵州桥》,它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使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则向我们介绍了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清明上河图》的绘画内容和历史价值。《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这两篇课文,一是学习作者运用说明方法表现事物的特征,激发学生;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二、拓展阅读,启发思维。(11分钟)
过渡语:
这两篇课文中,我们一是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在我们的平台中还有几篇与这两篇很相近的文章,也一起去读读吧。
1、教学平台(ppt出示:《巴莱悬崖画》、《夸父逐日》、《卢沟桥上的狮子》、《拾穗》读后感)6分钟
过渡语:选编了4篇以“灿烂的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章(出示课件)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交流电下,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2.这几篇写观察与发现的文章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从文章中你发现了什么?(ppt出示:)5分钟
3.语文大书,阅读读后感写法。
(1)了解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快速阅读,提炼出方法)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重点写法(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生说。)
(4)老师总结(老师帮大家总结一下)
第一点就是在写时抓住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课文的内容加以引用,也就是“引”。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议论。————“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联”(PPT出示:把课文中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内容引用到习作中。————“引”,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议论。————“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联”)
三、自主创作。(20分钟)
通过阅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又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既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激发学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分享收获
那么,在同步阅读的这四篇文章中,哪些段落或句子最打动你呢?或者说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汇报)
过渡语:该展示我们成果了,这是班级 的文章。
1、展示优秀同学的作品(1到2篇),作者读,师生评。
2、小结:我们在这一次学习中,又一次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灿烂。
第四部分 单元主题阅读——遇见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通过对四篇课文主题的提炼,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关注。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2.能够根据单元主题提炼信息,进行批注。
3.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际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复述、重整、伸展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单元课文内容回顾,进一步明确单元主题。通过老师建议,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整理信息的方式。
2.利用数字故事、概念图、ppt、表格等完成信息的整理。
3.在展示阅读成果时,分享阅读收获,升华情感目标,促进认知策略的形成。
4.在拓展阅读中,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炼主题信息,整理出阅读收获。
教学难点:整理信息,展示汇报。
教学策略:利用表格形式进行单元内容回顾,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老师的建议,明确阅读目标和整理信息的方式。
教学资源:拓展阅读教材 PPT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板书:灿烂的传统文化)
二、回顾单元内容,激发兴趣。
1、本单元课文回顾梳理。(ppt出示表格)
第一阶段:自主阅读
1.推荐阅读《旖旎的风光》中“品读名人”、“美丽的神话传说”、“精美的中国建筑”“璀璨的中国文化瑰宝”四组中的20篇文章,自己选择其中的5篇文章重点阅读,完成阅读卡,能有自己的阅读收获。其余篇章可以略读。
2.阅读基础好的同学推荐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二阶段:阅读汇报
话题交流
(1)你喜欢阅读这些有关中华灿烂文化的故事吗?谈谈书中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快跟同学交流一下吧。
(2)读了这些文章,你都领略了哪些不同的中华文化呢?具体在哪个环节?
(3)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又有哪些?
2、活动设计
(1)我为传统文化代言。
说说这些文章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文化内容。
(2)经典片段我来诵。
自己找出喜欢的文章或感受深刻的片段,用你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3) “中华传统文化”交流
名人故事
美丽的神话传说
精美的中国建筑
璀璨的中华文化瑰宝
3、 汇报展示
(1)每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汇报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并说明这样展示的理由。
(2)分享“我的读书收获”
以组为单位,分别向大家展示“我的读书收获”。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鼓励学生多种展示方式。
温馨提示:
①小组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②用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交流。
三、给出阅读建议
1、PPT出示本节主题阅读材料目录。
2、PPT呈现给出的建议。
A通读六篇文章,边读边批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炼文章主题思想。)
B请选择六篇文章中的1篇文章或几篇文章进行深度阅读,整理信息。也可以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C阅读信息呈现方式。(任意一种)
a表格 b 概念图 c ppt d 数字故事
四、主题阅读,提取信息。
1、学生个性化阅读,批注。师过程检查,辅助指导,了解情况。
2、深度阅读,整理信息。师过程检查,辅助指导,了解情况。
形式自选其一:a表格 b 概念图 c ppt d 数字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信息整理情况。
(如果没完成信息提取任务的,视情况给时间完成)
二、展示交流,深化认识。
1.把信息整理成果上传平台,全班到平台中欣赏。
2.个体展示汇报阅读收获,深化认识,师生共赏共评。
(1)学生自荐展示交流课上阅读成果
(2)交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内容自选,可以使名言背诵,朗诵小诗等)
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做评价、总结升华。
三、阅读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们对传统文化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呢?
1.生谈收获。
2师总结。
师: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
第五部分:单元主题写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设计理念:
“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力求指导学生把“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落到实处。在学生掌握边观察边探索观察方法的同时,教师适度引导学生总结出对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当堂写下来,避免了空洞的编造,使学生不再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这些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也体现了语文课标中对习作的要求,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在实物面前有话可说,不再说空话、假话、套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的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和观察后的感受。
2.在口语交际中,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3. 能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传统文化,激发写作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单元课文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点,明确本节课如何运用写作方法进行习作。
2.通过平台进行打写。
3. 练习品评欣赏精彩片段、文章,进行自改和互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单元文本的基本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单元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行本次习作。
教学策略:.利用平台进行习作,通过平台欣赏、自改、互改习作。 及时整理学生的精彩片段,用PPT呈现给学生,鼓励表扬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教学资源: PPT课件 多媒体教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再现精彩内容。
回顾单元主题, 课文内容及写作手法的收获。
过渡语:这几天的语文课,一个厚重的字眼一直浮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那就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再现传统文化,体会写什么。
1、回忆上节课口语交际内容。
你知道哪些中华传统文化?举例说说。
2、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个传统文化?你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个?
(1)、学生展示,老师小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
一个神话故事、一处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种戏曲、一幅名画、一个节日、一个传说、一个吉祥物、一个习俗、一个少数民族……
(2)、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
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二、描述传统文化,体会怎么写。
1、老师出示一张图。(图上内容是北京人热闹的春节场景。)
(1)、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吗?
(2)、学生补充。
(3)、你能把刚才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段话吗?
2、课件出示一段话《闹元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北京人闹元宵介绍清楚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传统文化介绍给大家。
4、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5、出示本次习作题目,明白要求。
(1)、读题目。
(2)、体会要求,引导学生如何审题。
(3)、学生谈谈写作有什么困难。
明确作文要求。
出示要求,学生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打写。
略作思考,即可动笔;也可先列提纲,再写内容。
板书设计:
灿烂的传统文化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第五单元主题写作)
第二课时《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讲评
教学过程
一、评比题目。
让学生说说哪些作文的题目吸引了你。评一评,题目起得怎么样?说说理由?
二、精彩内容欣赏。
自读自改、加工润色
要求:
1.写完后无声细读,改正文中的错别字,还要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
2.反复斟酌,加工润色文中的词句,让这些词句变得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
三、集体评价典型习作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自己在班上朗读。
2.再由小作者说一说这样写的理由。
3.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作文讲评
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c、优秀习作的赏析。
四、同桌探讨、相互评改
明确评改要求:
1.找出别人作品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2.在文章中或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
3.就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评改意见与同位交流探讨。
五、找句子、学方法
1.在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拿出自己写过的类似的句子,供大家品评。
六、借鉴意见、修改习作
修改要求:认真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事例或现象,读一读, 使之具体。
1.认真思考同学们的评改意见,修改完毕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
2.借助集体的智慧认真整理自己的习作,并重新誊抄一份。
小结
让学生根据两节课的学习总结收获。
2、师总结:我们在这次作文课中,又一次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灿烂。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去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三年级上册
- 单元
- 第五单元
- 灿烂
- 传统文化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