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尊重理解搭一座桥梁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为尊重理解搭一座桥梁
为尊重理解搭一座桥梁
那是上学期的事。
一节自习课,外语老师想去讲练习,可她不敢去,怕学生有意见。我这个班主任自以为面子大,自告奋勇先到班级去预报、做工作,谁知到班级刚宣布完,班级里是嘘声一片,不少女生嘴里“死、死”骂个不停。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勃然大怒,当时就厉声训斥了他们一通,并赌气让他们自习。
从这件事,我又联想发生在我班的一系列不尊重老师的事情——见到老师视而不见,如同路人;对老师的批评无理顶撞;怨天尤人,过分挑剔,成绩不好不从自身找原因,却责怪老师教得不好;夸大老师的缺点,不能正确评价老师等等。又联想到一些家长反映的情况:有的孩子在家里动辄顶撞父母,把父母当成出气筒;有的受了批评,能十几天不理睬父母;更有甚者,和父母对打,无法无天。
细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
1、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默默无私地奉献着,而孩子们却把它当成父母应尽的义务。他们习惯了父母的奉献,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感恩,更不知付出和回报。
2、被父母宠惯了的孩子,到学校同样对老师也是百般挑剔。他们把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看成“婆婆妈妈”、“罗嗦、累赘”。把老师督促他们学习理解为“老师为了奖金”。
3、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紧张的学习升学压力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形成狭隘、敏感、任性浮躁、怕吃苦的不良习性。
经过思考,我决定采取行动,向学生们敞开心扉,搭起师生尊重理解的桥梁。
第一步:写作文。
作文课,我布置一篇作文“父母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其中让你最感动的事是哪一件?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你回报父母了吗?请以此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作文很快交上来了。
孩子们回顾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点点滴滴。有的写自己发高烧,父母深夜冒雨送自己上医院;有的写母亲腿骨折,还硬撑着下床为自己做饭;有的写父亲夜夜来为自己盖被子;有的写麦收大忙,父母宁可自己辛苦,也不让孩子下田,而让他们抓紧时间学习;有的写父母尊重自己,从不乱翻自己的抽屉┄┄一件件、一桩桩,无不倾注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说到回报,有的同学写帮父母做家务,父母劳累时帮父母捶背、捶腰;有的写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有的干脆写“暂时没有”。
我看后,让他们讨论这些话有没有问题,学生开始说没有。
我让他们反复思考,并给予启发,他们终于发现了问题:1、帮父母做家务,难道家务就该父母做的吗?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分担家务不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吗?2、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似乎学习是为父母学的,学习好了,其他行动都可以省略。3、暂时没有,似乎报答父母非得长大以后,现在就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报答吗?汤建同学怎么知道放学回家到田里扛麦子,吴斌贤同学怎么知道在母亲生病时把饭菜做好送到床前。虽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只要我们尊重父母(譬如进出家门打招呼、对父母的询问耐心回答等等),平时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认真学习,就是我们现在对父母最好的报答方式了。
第二步:召开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我先把老师,特别是本班老师“舍小家为学生”辛勤工作的事迹向学生做了介绍。
譬如陈老师,为了早点到校,总让自己三年级的女儿步行上学;周老师经常辅导学生到很晚才回去,宁愿让自己的女儿回家先啃干面包;顾老师的女儿没吃早饭,他带了面包来准备送给她,可他忘了,因为忙着上课。——虽然女儿就在隔壁班级┈┄同样一件事,老师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老师为什么选择这样做,是什么驱使他们把工作把学生放在首位。学生听了由不屑到沉思并渐渐动容。我进而说明:老师的教育不是为了回报,但是感恩图报,尊师敬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说老师也是人,不是神,老师也需要关爱,需要自己的学生的理解和问候,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温暖的话,也会让老师喜上眉梢,不胜感动。尊重自己从尊重他人开始!然后我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你记忆最深刻的老师是谁,他为你做了什么让你难以忘怀,你为他做过什么吗?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老师怎样对待你,反之,你怎样待老师?进入初中以来,你有没有做过或说过对老师不敬的事或话,你准备怎样改正?”班会结束了,可是给学生们留下的思考却很多。
经过这次活动,现在见到老师打招呼的学生多了,跟老师顶撞的学生少了;做家务的学生多了;跟家长扯嗓子的少了;自习课,老师也能泰然进出班级,学生的眼神也变得友好了。原来,师生之间沟通也很简单。只要我们把自己当作常人,敢于向学生倾吐我们的内心世界,倾吐我们的喜怒哀乐,学生就会把你当作朋友。师生之间就会架起一座尊重理解的桥梁。
-
-
- 标签:
- 女
- 关系攻击行为
- 言语攻击行为
- 溺爱型教养方式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