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机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引言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近几年来,教育信息化经历了建网(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库( 教育资源库建设) 、建队伍(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几个阶段的发展, 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的面貌。大规模的硬件设施建设之后, 要真正见到投入的效益, 就必须切实解决教学应用中所面临的资源问题, 这是目前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瓶颈之一。要解决资源建设中的问题, 资源的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是关键, 科学的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保证了大量有效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教育资源的建设,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育资源传输载体建设,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 可以保证资源的高效传输和共建共享, 创造资源利用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是教育资源内容建设,合理的教育资源内容开发, 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教育资源运营的规范化和高效性。 

            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资源的内容建设,从已有的实践中,可将资源建设归纳为自发建设模式、共建共享模式、和公建众享模式。

    • 一、自发建设

    1.简介

             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首先是从“自发建设”开始的。自发建设是个人和个别组织自行开发建设的一种个体式资源建设形式,是一种“小农式”的建设模式,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形式,为数字化资源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2.特点

            人人可建,各自为政,自愿原则

    3.优势

            自发建设在信息化初期解决了资源从无到有的问题、由少到多的问题。

    4.不足

            (1) 自发建设的信息资源中,垃圾资源占的比例相当高。

            (2)在自发建设模式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资源建设缺少把关人。

            (3)人人可建,相当多资源建设者并不具备资源建设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4) 资源质量差,重复性、零星式资源多,系统性、原创性资源、高层次的优质资源少,可用教育资源内容匮乏。

            (5)“小农式”的、单一的资源建设模式。

    • 二、共建共享

    1.简介

            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即一定范围内的教学组织,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原则,组成联盟,对联盟内分散的人力物力及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化运营,以此提高教育资源建设质量,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

            苏小兵,祝智庭: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基于支撑平台以免费或适当收费的方式提供给大家共同使用,是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若将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内部看,它是一个系统动力机制问题,即系统中各要素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从外部看,它是一个市场经济机制的问题,即把数字教学资源贡献过程看作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方兵,杨成,王运武:"共建共享"指多个单位通过协同互助的方式共同完成某项资源建设任务,并且最终共同享有劳动成果。这种模式倡导的是一种“合作共享、互利共赢”的理念,是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建设、共同享用资源,是对自发建设模式的拓展和补充。

            张再富:用国家的钱(也就是人民的钱)建成资源库,然后让人民来使用。互联网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形态,就是“大家帮大家”,每个人在互联网上发布的资源能够彼此公平,大家共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  

    2.特点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

             合作共享、互利共赢

    3.优势

            (1)共建共享能够减少重复建设相同或相似的资源,避免资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资源互补的优势。

            (2)对于消灭数字鸿沟,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推动全国教育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选择并集合优秀的机构和院校,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联合开发出高质量的、高层次的、适合的数字化资源,避免各个机构单独开发学习资源,而造成的资源重复、低劣等问题,有效地节约资源建设成本。

            (5)资源共建共享是降低开发成本,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不足

            (1)重开发而轻应用。

            (2)重资源的自我开发和校内资源的使用, 所建资源不能被广泛共享,忽视与其它资源的共建共享,绩效不高。

            (3)看重专家对网络资源的评价, 忽视学生和教师等使用者的意见。

            (4)更新慢、低水平重复开发。

            (5)“共建”的信息资源仅让共建单位人士共享的方式会造成马太效应,不仅不会缩小地区间、单位间、行业间的差距,反而会加大数字鸿沟,造成新的信息不公平。

    5.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力量:

           

    政 府

    政府应承担起政策制定、标准制定、资金支持和宏观指导四方面的工作, 并帮助学校协调其他三方的行动

    学 校

    学校是共建共享的主体, 应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资源建设和实施共享这些最重要、最具体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专 家

    专家组要提供咨询, 进行认证和评价

    协 会

    作为民间机构, 可以处在中立的位置上制定规则, 制定同行之间的约束条例, 监督共享共建过程当中的一些违规行为

    企 业

    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其运作机制也可能为共建共享注入活力

        

    6.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 形成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评估机制,保障教育资源优质化。

             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保证资源质量是开展共建共享工作的首要问题,通过质量评估为后续建设提供干预性建议是提高资源共享效益的重要策略。具体可基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特征的分析,从应用视角提出系统化的资源评价标准,并形成完善的评估机制,实现对共建共享资源的质量监控,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2)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资源共建共享创设良好技术环境。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为共建共享主体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服务。如云计算技术,关注数据而非操作系统,有效解决资源格式,操作系统兼容性等问题;Web开发技术,标准相对统一、应用门槛低,被业界看作是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语义等可理解信息语义的赋能新技术可弥补以往技术对智能支持的不足,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3)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动力来源。

            系统发展需要动力推动, 如何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持续的动力来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对资源供方而言,应协调动力主体利益,维持各方的参与热情,对资源需方而言"应注重外在激励措施对内在使用需求的驱动作用。

    • 三、公建众享

    1.简介

            公建众享是由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建设资金主导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后的信息资源原则上不加限定地供人民广为享用。

            公建众享与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建设不同,是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而设立的。公建众享机制由政府资助引领性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国家为成人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拨款,购买优质的移动学习资源作为公益服务。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成人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技术支持。选择并集合优秀的机构和院校,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联合开发出高质量的、高层次的、适合成人移动学习的数字化资源,避免各个机构单独开发学习资源,而造成的资源重复、低劣等问题,有效地节约资源建设成本。创建资源和服务按需分配机制,不断推陈出新,形成资源和服务的与时俱进。真正做到资源建设为人民,建设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局面。

    2.特点    

            (1)可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最为优秀和合适的人士建设资源,从而确保建设质量。

            (2)“公建众享”可供更大范围甚至于是全国、全世界的人分享优质信息资源,具有高的建设与应用绩效。

    3.优势

            (1)“公建众享”是由政府出资来组织建设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可作为公共基础资源供全民终身学习使用。

            (2) “公建众享”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学习资源开发团队,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出质量非常高的学习资源,让全民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还可以促进高校优质资源的共享。

            (3) “公建众享”模式能够统领全国的优质资源建设,杜绝不良资源的产生,形成优质资源库群,便于对学习资源进行使用和科学管理。

            (4) “公建众享”是缩小数字鸿沟的最根本举措。

            (5)“公建众享”能够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的要求。

    4.不足

            (1)资金层面:“公建众享”强调的基础是国家进行项目的投资,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重点在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全国大、中、小学的基础设施上,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少。

            (2) 人员层面:资源的建设,需要建设者,建设者包括平台的开发者、内容的讲解者,这两者是“公建众享”的主力军,因此,选好任何一员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当这两者形成一个体系时,人员的选择便成了一个大的问题。

    5.公建众享模式的优化实施

            公建众享作为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其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它的内涵以及建设理念,而且取决于如何架构、如何实施、如何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的实施,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1) 科学谋划,顶层设计

            重点建设哪些资源、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建设管理体制、资金投向等等,都要科学地谋划,有总体的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建设起体系合理的优质资源。

            (2) 问需于民,多元参与

    • 建设什么样的资源,要根据用户需求,或用有明确的用户群,使所建的资源有人乐于使用, 否则建设的资源没有人愿意用,就失去了建设的意义
    • 建设队伍要有多种人员参与,至少要有学科的、内容设计的、教育心理学的、网络技术的、美工设计的,以使建设资源无论内容、形式还是平台、技术都是先进的、优化的。

            (3)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 建立政府投入的长效机制,将之纳入社会事业规划,形成正常化的拨款机制。
    • 以捐赠冠名的形式吸引资本投入。
    • 依托国家级或省级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建设优质资源。
    • 依托各级研究院、研究所建资源。
    • 设立奖励、激励机制。
    • 提倡奉献精神。
    • 以广告收入贴补。
    • 四、三种模式比较分析

     从产生时间、总成本、技术规范、共享范围、资源总量、用户参与度、资源重复度、资源质量、资源更新及时性、实施难度、建设主体能力、发展前景、个性化定制程度、知识系统化等14个方面对三种资源建设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 五、机制建设

    1.基于项目管理的教学资源机制构建

            (1)申报立项机制

            通过申报立项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以项目为依托,分层分批开发,抓好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需求推动。

            (2)规范标准机制

            不同专业教师在自身资源建设与采购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存在偏差, 造成许多教学资源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为了避免教育信息资源分散、难于查找利用,必须实现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的规范标准主要是遵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上传的教学资源分类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统一, 确定资源整合的流程途径和组织方法, 以提高资源的检索效率和利用率

            (3)管理服务机制

            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的规范标准,保证教师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需要有管理服务机制。

            (4)质量监控机制

             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在优质教学资源基础之上的,优质的资源才能促成有效的推广应用。从源头上保证资源质量,制定质量监控机制。

            (5)激励表彰机制

            资源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积极参与。通过建立相关的激励表彰机制,激励教师进行资源建设,保证资源质量,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6)项目创新机制

           建设教学资源要在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和课程特色上做文章、下功夫,特别要借助于地域特色,彰显、整合、利用地域优势,善于借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状况及其调整规划,拓展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创作新的优势。

    2.动力机制

            (1)国家项目引动机制

            以政府为主体,以政策驱动为动力,是保障我国教育体系资源建设的基础。它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自上而下带动学校、科研机构等非盈利机构共同参与,研究与应用并重,以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2)产业发展驱动机制

            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或机构为了提高其经济效益或品牌竞争力向社会提供资源和服务, 此类机制下的资源紧扣市场需求, 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保证,如e-Learning 教育培训机构、数字化学术资源服务运营商、IT 设备供应商、通信公司等。

            (3)公众媒体推动机制

            大型综合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 参与资源建设过程,借助其传播力量,制造积极的舆论导向,以扩大社会影响力,最终促成文化的渗透,如网易、新浪等。公众媒体是连接文化形态与社会群体的中介,具有信息传播快、跨时空、互动性强等特点

            (4)多方合作联动机制

            各建设主体秉承多赢理念, 联手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构建数字化资源。从合作的主体来看,可分为政府组织下的联动和社会力量共识下的联动。作为一种能动性的社会资源, 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育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在技术、资金以及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不足, 可以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网众互动生成机制

            社会成员借助Web2.0 工具汇聚集体智慧共同创建、传播、使用、分享资源,是网络时代草根文化的一种表现。草根力量是一股自发的中间力量,采用自底向上的发展模式,它是对政府和市场力量的补充和平衡, 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3.资源建设的机制

           (1) 教育主管部门应把握机遇,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

            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刻洞察现有技术队资源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其中的关键技术、理念变革及可能的机遇和风险等,并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场变革之中,为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2) 优化资源信息建设模型,提升资源建设质量

            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中,资源信息建设模型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决定了教育资源的质量,还影响着资源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国际主流的资源信息模型包括LOM、SCORM、IMS-LD、IMS Common Cartridge等,但这些模型忽视了学习过程、人际网络、语义关联、格式展现、语义本体描述等方面的信息。为克服这些资源信息模型存在的弊端,国内余胜泉等人提出了适合泛在学习的新的资源信息建设模型——学习元。

            在资源的建设中,采用学习元信息模型,不但可以方便地实现资源的管理,克服传统资源建设的弊端,实现对资源的评价、推送及对移动学习终端的自适应,还可以根据知识网络进行知识建模、知识聚合和知识推理,实现知识管理等功能。

           (3) 多方参与资源建设的机制

            泛在学习对资源量的要求,使得我们必须改变当前的教育资源从传统的由某些权威专家或机构单点生产的建设模式转向学习者、教育机构、专家等多方参与的建设模式。Web2.0最核心的一项理念就是学习者创造内容。因此,应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参与精神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资源的制作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资源的建设做出贡献并在实践中形成新的资源建设模式。同时,由于学习者最清楚自己的资源需求,在资源建设中需要形成一种积极、稳定、健全的学习者共同参与的机制。

           (4) 资源多元评价机制

            在以往的资源建设中,资源的评价往往只是简单的定性评价,学习者很少重视对资源的评价,资源组织者也没有很好地发掘和发挥评价的作用。面对泛在学习对教育资源建设的需求,我们需要引入资源的多元评价机制,让资源接受学习者的检验,资源的生命周期以是否满足、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标准。对于资源使用者而言,对资源的评价可以为他们提供具有实质意义的指导,帮助他们选择相对更优质的、更适合自身学习的资源;对于资源建设者而言,对资源的评价可以为他们提供直接的和间接的意见或建议,为制作、创新或重构更好的资源提供重要的借鉴数据和反馈信息;对资源管理者而言,对资源的评价可以为遴选优质资源提供更切实的依据。

           采用专家评价与用户评价相结合,专家通常应包括学科教学专家、教育技术专家、信息技术人员等,主要从技术性、科学性、教育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用户的评价包括使用前评价和使用后评价,最终资源的评价结果是专家评价结果和用户评价结果的综合。

           (5) 资源建设者、管理者和学习者等多方交互机制

            资源的建设者和资源的使用者之间不应是分开的,教学相长同样适用于资源的建设。以往的学习平台提供的一般只是学习者对资源的评价,资源建设者和学习者是分离的。为克服这种弊端,我们要建立资源建设者、学习者、管理者、评价者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这样不但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也能促进资源的建设。通过该平台,学习者之间既可以交流心得,为资源提供评价意见,又可以为资源管理者提供意见和建议。

           (6) 知识版权保护机制

            学习资源是资源建设者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生,资源建设者往往付出了非常艰苦和出色的劳动。由于这些资源放在网上,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制作者的劳动得不到尊重,资源往往面临肢解、滥用等情况。因此,不但要在学习者中培养尊重知识版权、保护知识版权的意识和责任,同时还需出台相关的机制和政策,研究资源版权保护的技术,切实维护资源建设者的利益。

           (7) 资源建设的利益分成机制

            教育资源的建设还要考虑资源建设者、提供者的利益分成。对于一般性的、受益面比较广的资源,可以免费提供给学习者;对于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优质资源,可以引入计费机制,并适当地插入广告等措施,来吸引学习者,并给资源建设者一定的提成。资源的提成可以借GoogleAdSense的广告投放原理和机制,提供一些和资源内容相关的文字广告,吸引学习者的关注。根据资源建设者、评价者、管理者甚至学习者对资源的贡献度进行利益分成。由于有了看得见的利益,不但让资源建设者有成就感,还能促进优质资源的不断产生,最终形成良性发展。

    • 参考文献

    [1]苏小兵,祝智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模式研究——公共产品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2,(8):78-82

    [2]何强.如何使大学视频公开课叫好又叫好座[J]上海教育,2011(12):54-55

    [3]陈琳,王矗,李凡,蒋艳红,陈耀华. 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01:73-77

    [4]杨现民. 优质资源班班通:从建设汇聚到创新应用[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5:18-20

    [5]张靖,吴顺明. 论信息资源共享的互惠原则[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3):44-45

    [6]张再富.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81-85. 

    [7]杨玉宝,廖宏建. 泛在学习视角下的教育云资源建设机制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3,04:101-105. 

    [8]钱冬明,管珏琪,祝智庭. 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3,07:53-58+70. 

    [9]刘蔚函. 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 现代情报,2007,12:161-162. 

    [10]芮跃峰,古忠民. 教育资源的建设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7,01:57-60. 

    [11]穆肃. 远程教育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2:72-78. 

    [12]赵国栋,姜中皎. 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03:123-134+191-192. 

    [13]王焕.澳大利亚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